同時,清歌女王還規定女子纏足與男子陰陽頭同樣受到刑罰,以此彰顯她男女平等的先進理念。這一決定,無疑在大炎朝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人們紛紛讚歎女王的英明與果斷,也對她的治國理念充滿了敬意與期待。
天雄將軍,這位大炎朝的忠臣,在接到女王的旨意後,神色嚴肅地應承道:“遵命!臣即刻去宣布詔令!”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仿佛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大炎朝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而齊誌高,這個惡行昭彰的罪犯,終於得到了他應有的報應。他被判無期徒刑,且不得赦免,注定要在牢獄中度過餘生。作為女王對他的特彆懲罰,他被剃成了陰陽頭。當他戴著這樣的發式入獄時,其他囚犯一眼便能看出他是女王所厭棄之人。他們或嘲笑、或唾棄,讓齊誌高在獄中的日子變得異常艱難。
大炎的子民對清歌女王崇拜至極,他們將她視為神明般的存在。即便是監獄中的囚犯也不例外。他們認為,能被女王厭棄的人,必定是罪大惡極之徒。因此,齊誌高在獄中所受的屈辱與折磨,仿佛成了他們心中的一種慰藉。他們都想親眼見證這個惡賊的下場,以此來告慰那些被他所傷害的人們。
杜若蘭,這個曾經被齊誌高所害的女子,在得知他的下場後,心中充滿了快意。她歎息道:“這個惡賊終於得到了應有的報應!”然而,她又疑惑不解,女王是如何得知此事並頒布特懲令的。她並不知道,正是自己敬仰的大炎女王清歌救了她,並嚴懲了齊誌高。這份恩情,她無以為報,隻能在心中默默感激。
清歌女王原本以為救若蘭、懲誌高隻是舉手之勞,日後不會再有交集。然而,世事難料,兩人竟在某種機緣下再次相遇。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午後,清歌女王微服私訪,恰好路過杜若蘭所在的村莊。她看到若蘭正在田間勞作,那熟悉的身影讓她不禁停下了腳步。若蘭抬頭一看,竟是女王陛下,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她愣在那裡,仿佛時間在這一刻凝固。
清歌女王微笑著走向若蘭,輕聲問道:“若蘭,你還好嗎?”若蘭這才回過神來,連忙跪下行禮道:“女王陛下萬福金安!臣女一切都好。”清歌女王扶起她道:“無需多禮。我今日隻是路過此地,想看看你的生活如何。”若蘭感激涕零道:“女王陛下的恩情臣女永生難忘!若無女王陛下相救,臣女早已不在人世了。”兩人相視一笑,仿佛一切儘在不言中。
清歌女王北上京華處理政務的日子總是那麼匆忙。她去時如電閃雷鳴般迅速,歸途也匆匆不歇。沿途她處理著各種事務,包括重新審理那起謀財害妻的案件。她深知,每一個案件都關係到人們的切身利益,因此她總是親自過問、嚴格把關。當她返回金陵時,已是歲末年初。由於明成祖遷都的緣故,金陵留下了南北兩個政治中心。清軍入關後沿用了北方的製度,金陵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然而,在清歌女王的治理下,金陵又逐漸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曆經百年滄桑的金陵明宮,早已變得破敗不堪。清歌女王因公事來到京城後,便下令尚書令劉清平負責修繕皇宮。她不求奢華張揚,隻願皇宮能恢複莊嚴氣象,既適合居住又充滿溫馨氛圍,不失大炎王朝的風範。劉清平領命後,立即組織工匠們開始施工。他們拆除了破敗的建築,重新修建了宮殿和園林。在工匠們的巧手下,皇宮逐漸恢複了往日的輝煌與莊嚴。
清歌女王深知修建皇宮會給百姓帶來一定的負擔,因此她始終秉持著愛民如子的理念。她下令減少賦稅、減輕徭役,讓百姓們能夠安心生產、生活。然而,民眾的熱情卻讓她感動不已。他們聽說女王要修建新居後,紛紛爭先恐後地想要出力幫忙,不求任何酬勞。商人們也慷慨解囊,捐贈資金和材料,一時間車馬絡繹不絕於途。這種場景讓清歌女王深感欣慰與自豪。
劉清平深知女王的愛民之心,因此他嚴格管理工程隊伍,確保民工們的工資按時發放且建材價格公道合理。他還經常親自到工地巡查,與工匠們交流談心,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在他的管理下,工程進展得十分順利,皇宮的修繕工作也如期完成。
當清歌女王再次踏入皇宮時,她仿佛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那莊嚴的宮殿、那秀美的園林、那溫馨的氛圍……一切都讓她感到無比的滿足與自豪。她知道,這一切都是她與大炎朝的子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她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大炎朝一定會更加繁榮昌盛、更加美好。
儘管如此,劉清平還是在李清歌所給的有限預算內,奇跡般地重建了宮殿群。那些宮殿,宛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廣袤的大地上,其華麗程度絲毫不遜色於昔日的紫禁城。新宮殿落成後,巍峨挺立,氣勢磅礴,仿佛一幅壯麗的畫卷,展現在世人麵前。它們不僅配備了現代的水電和暖氣係統,讓居住其中的人們能夠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舒適與便捷,還安裝了透亮的玻璃窗,讓殿內光線充足,明亮得如同白晝。
當李清歌回到新宮時,恰逢雪後初晴。陽光透過雲層,灑在新宮的琉璃瓦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寢室內,暖氣開得足足的,溫暖的氣息彌漫在每一個角落。三層特製的鋼化玻璃窗牢牢地擋住了外麵的寒氣,使得室內溫暖如春,明媚得讓人心曠神怡。地上鋪著大紅色的猩猩氈毯,柔軟而厚實,每一步踏上去都仿佛踩在了雲端。那喜慶的氣氛,如同新年的鐘聲,讓人心生歡喜。
黃花梨木製成的榻上,擺放著明黃色的九重春色靠背枕,那枕頭柔軟而富有彈性,仿佛能夠吸走人所有的疲憊。下麵還墊著繡有精致花紋的虎皮妝花緞,那細膩的針腳,那精美的圖案,都顯示出工匠們的精湛技藝。整個寢宮既清雅又不失皇家氣派,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劉清平的用心與匠心。…。。
茶幾上,一隻冰裂紋的瓷瓶靜靜地立在那裡,那瓷瓶的釉色如同冰雪一般清澈透明,上麵的裂紋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瓶內插著幾朵初綻的紅梅,那梅花嬌豔欲滴,仿佛是用鮮血染成,更添了幾分清新與雅致。那梅花的香氣,與室內的暖氣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難以言喻的舒適與愜意。
李清歌環顧著殿內的裝修和陳設,心中充滿了感慨。她知道,這一切都是劉清平的心血與汗水換來的。他不僅在有限的預算內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還將其打造得如此完美,讓她感到無比的滿足與欣慰。她不禁讚歎道:“這宮殿真是建得極好,隻是恐怕也花了不少錢吧。”
劉清平連忙應道:“陛下言重了,這一切都是按照您的預算來做的。百姓們感念您的恩德,都紛紛自願出資相助,才使得宮殿能夠如此壯麗。您愛民如子,他們自然願意為您分憂解難。相比起清朝時的奢靡之風,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
李清歌聽了這話,沉默片刻。她深知自己的預算並未超支,而且百姓們如此擁護自己,如果拒絕反而顯得矯情。於是,她在新宮中安心住了一晚。那一晚,她睡得格外香甜,仿佛所有的煩惱都被那溫暖的寢宮所化解。醒來後,她神清氣爽,精神煥發,隨即開始處理朝政。
離開朝廷數月之久,期間緊急事務都通過千裡加急的方式得到了處理,剩下的都是一些瑣碎之事。但李清歌並未因此而懈怠,她深知作為君王的責任與使命。她勤政不輟,每日都早早地起床,開始批閱奏章,處理國家大事。而臣子們也都儘心儘力地輔佐她,君臣一心共同治理國家。
然而,當李清歌首次在朝堂上露麵時,群臣們見到她的真容都震驚不已。以往的女王總是戴著那青銅麵具,半笑半泣的表情讓人難以捉摸。那麵具仿佛是一道神秘的屏障,將她的真實麵容隱藏在世人之外。關於她戴麵具的原因,除了女臣蘇小梅之外無人知曉。有人說她容貌醜陋不敢示人;有人說她曾因故毀容;還有人說她長得太過絕美怕引來災禍所以隱藏真容。各種猜測紛至遝來,但都沒有確鑿的證據。
如今,眾人終於有機會一睹女王真容了。當他們看到李清歌那傾國傾城的容貌時,都驚呆了。她的美麗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仿佛是天上的仙女下凡一般,令人驚豔。那肌膚如同凝脂一般細膩光滑,那眉眼如同畫中的仙子一般靈動傳神。她的笑容溫婉而含蓄,仿佛能夠融化人心中的冰雪。這樣的容顏實在是太過誘人,難怪她以前要戴麵具來掩飾呢。
此刻,在所有人的眼中,除了“美”這個字以外,其他的都已經被遺忘了。他們仿佛被李清歌的美麗所震撼,所迷惑,無法自拔。他們知道,這位女王不僅擁有絕世的容顏,更擁有超凡的智慧與膽識。她是大炎朝的驕傲,是他們的信仰與希望。他們願意為她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而李清歌也深知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她將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帶領大炎朝走向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
在那片古老而遼闊的土地上,李清歌,一位擁有絕世容顏的女子,卻以非凡的智慧與勇氣,顛覆了世人對於美的傳統認知。她的美貌,如同晨曦初照時山巔的第一縷陽光,明媚而不刺眼,溫暖中帶著不可忽視的力量。然而,這樣的美貌,在世俗的眼中,往往成了一把雙刃劍,既讓人讚歎,又易使人誤解。
對於那些空有外貌而無內在修養的女子,美貌或許是一種難以承受的重負,它讓人們在第一眼看到她們時,便自動忽略了其內在的價值。但對於李清歌這樣渴望展現自己才華與智慧的女性而言,美貌卻成了一種難以擺脫的束縛。人們往往隻看到她那張傾國傾城的臉龐,便先入為主地將她視為一個精致的擺設,一個僅供觀賞的花瓶,從而完全忽視了她那治國理政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
當李清歌身著華服,端坐在金碧輝煌的寶座之上時,群臣們無不發出沉重而哀傷的歎息。他們中的許多人,曾親眼見證過這位女王戴著麵具,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帶領大炎走出困境,走向繁榮。而此刻,當她摘下麵具,露出那張令天地失色的真容時,他們卻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和不安。他們知道,這位女王的美貌,足以讓任何男人為之傾倒,但偏偏這絕世容顏,卻長在了掌握至高權力之人的身上,就像那懸崖之巔盛開的雪蓮,靜靜地綻放,不容任何人輕浮地玩弄。
清歌自己心裡也明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男人哪有不愛美的呢?但她更清楚,美麗絕不是用來取悅他人的工具,更不是用來媚俗的手段。她曾戴著麵具,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為了讓人們看到她的才華和智慧,而不是僅僅被她的外貌所吸引。如今,她摘下麵具,露出真容,是想告訴世人:女子的美麗,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它不應該成為負擔,更不應該被用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
所謂“紅顏禍水”,不過是偏見和歧視的極端表現。美麗本身是無罪的,它怎能與禍水相提並論呢?清歌深知這一點,因此她摘下麵具之後,不僅僅是在炫耀自己的美貌,更是在展現美的多種形態。她時而化身為秦漢時期的質樸清純,以素雅的妝容和簡約的發型,展現出一種返璞歸真的美;時而展現出魏晉風度的雅逸秀美,以飄逸的衣裙和淡雅的妝容,詮釋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又或是唐代的開放繁複、宋代的極簡素雅,每一種風格都被她演繹得淋漓儘致。
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每次朝會,她的妝容和發型都變換不斷。無論是淡妝還是濃妝,都能成為令人驚豔的絕景。她的眼睛仿佛能說話,時而溫柔如水,時而銳利如劍;她的嘴唇總是掛著淡淡的微笑,那是一種自信而從容的微笑,讓人無法移開目光。她的每一次出現,都像是一場視覺盛宴,讓群臣們為之傾倒,也為之震撼。…。。
然而,清歌這麼做,並不是為了炫耀自己,更不是想利用美貌去傷害彆人。她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塑造國民的審美觀念。她回想起前世小時候,電視熒幕上那些各具特色的美女,如《西遊記》中的仙女們,她們或溫婉或靈動,每一個都像是仙子下凡一般,讓人難以忘懷。還有《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和薛寶釵,她們的美,不僅僅是外表的嬌豔,更是內心的純淨與高雅。
但不知從何時起,這樣的美人越來越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網紅錐子臉,美顏濾鏡之下,連真實的麵容都難以辨認。更可怕的是,在資本的操控下,女演員們紛紛追求白幼瘦的審美標準。膚色必須白皙、臉型必須小巧、體重不能超過百斤……這種極端的審美追求導致減肥節食之風盛行,許多年輕女性為了追求所謂的“完美身材”,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和青春。
想到前世娛樂圈的這些亂象,清歌不禁感到憤怒和痛心。她深知,真正的美麗,應該是多元化的,它不應該被任何一種標準所束縛。因此,她決定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這個世界對於美的偏見和歧視。她要讓世人看到,美麗不僅僅局限於外表,更在於內心的修養和氣質。她要讓每一個人都明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麗之處,隻要勇敢地展現自己,就能成為這個世界上最耀眼的存在。
於是,清歌開始在朝堂上、在民間、在各個領域推廣她的美學理念。她鼓勵女子們追求自己的夢想和事業,不要被世俗的審美標準所束縛;她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對盲目的減肥和節食;她支持藝術教育和文化傳承,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到不同形式的美。
在她的努力下,大炎的審美觀念逐漸發生了變化。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審美標準,開始欣賞那些各具特色的美女和美景。他們發現,原來美麗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原來美麗並不僅僅局限於外表,更在於內心的修養和氣質。
而李清歌,這位擁有絕世容顏的女王,也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美麗並不是負擔,更不是束縛。它是上天賜予的禮物,是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和展現的寶藏。在她的帶領下,大炎的人民開始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欣賞美、創造美,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多彩和美好。
談及美的話題,人們往往會疑惑,難道美真的必須依賴金錢與資本的堆砌嗎?那種扭曲的審美觀念,猶如古代對女子纏足的病態追求,早已應當被遺棄在曆史的長河中,任其消逝,永不再現。
李清歌,作為大炎國的女王,對於美的理解自然獨具慧眼。在她看來,真正的美應當是健康、大氣且端莊的,它不應受到任何框架的束縛,更不應淪為某種病態追求的象征。就像女兒國的國王,她身上所展現的是一種國泰民安的氣質,那種由內而外散發的美,既讓人心生敬畏,又讓人感到溫暖。這正是李清歌心中所追求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