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連幾天,荷花都坐在客棧中與蕭平商量聯合會的事情。
範觀摩與張山也時常過來。
隻有鄭士曹,自從那天送了三萬貫的票子之後,就再也不露麵了。
陳州附近水係發達,龍湖煙波浩淼,周圍有數河蔡河。
河道兩旁儘是水車,取水以灌溉農田。
用水車代替人力,這是崔家在幾年前就已經實施過的。
所以,當荷花與蕭平一說織機的動力原理,蕭平就表示理解。
蕭平心中也在想,怪不得荷花是崔晉原的未婚妻,這倆人的心思竟是一樣。
崔晉原就是利用水力驅動,減少了作坊的人力。
幾家人商議之下,在蔡河邊買了一塊地。施工第一天,陳州府有數百人前去圍觀。
這塊地,先是用院牆圍好,而後將其中的一半塔上架子,搭上竹竿。
荷花又買了上百口水缸,就地開始教起那些人熬製顏料。
“你們總以為我家的染料很神秘,其實我要說,熬製顏料沒有秘訣,最要的就是各物品的,呃,草木的相溶性……”荷花原本想說一些後世的專用名詞,想了想大家也聽不懂,就不再解釋,“比如礬石可以固色,大家是都知道的原理,可是礬石固色也不一定是百分百的成功。就比如,染成白色時,用礬石根本就沒有什麼效果……這是由於礬石的特征,令它對白色這個顏色毫無助力。然而,若是染黑色時,使用礬石就可以大大增加黑色的色牢度……”
荷花站在水缸前,指著水缸裡各種配料,講得異常詳細。
那些大掌櫃大管事大工頭,手裡拿著炭筆,認真的記錄。
人人都知道,這樣的機會難得。
講完了一遍,見有人露出不解之色,荷花揚聲問道:“如果有人不懂,可以舉手提問。”
什麼?居然可以提問?
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大凡是學手藝的,哪個不是師父做一遍,你能領悟多少就是多少。至於你領悟不了,那是你腦子笨不聰明。
想問師父問題?那就等著挨打!
在座的各位在學藝時都是這樣走過來的,沒有想到荷花竟然允許彆人提問,都是小小吃了一驚。
就有人小心翼翼地舉起手,“顧大娘子,我有一個問題。我前些日子曾見過一種布,這種布上遍布小花,布體呈藍色。也是水洗不褪……這種與大娘子方才所說的蠟纈可一樣嗎?”
“這個,就是蠟纈!蠟纈有兩種,一種是先用熔化的黃蠟在白布上繪製圖案,染色後煮去蠟質。另一種是用線繩在布料上紮製好花紋圖案、飛鳥蟲魚等,置入已準備好的染料裡浸煮。”
“原來,竟然如此簡單?”蠟纈就是臘染,原產地在貴州,是白人與苗人的不傳之秘。
始於漢,興於唐,直到現在還十分流行。
這種源自於土家的藍色花布,因為鮮豔顏色而不褪色經得起捶打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正因為人們的喜愛,造成這種布料的價格居高不下。
不知有多少商人想要破解臘染而不得其法!
顏料的配製以及纈染方法,是機密,輕易不外傳的。
哪裡想到,荷花竟然能輕易說出臘染的顏色配方和熬煮順序。
怎不令人吃驚。
荷花見到眾人的表情,微微一笑。臘染製作方法全麵公開時,大約是在南宋末。
宋人朱輔的《溪蠻叢笑》中記載:“溪峒愛銅鼓,甚於金玉。模取銅紋,以蠟刻板印部,入靛漬染,名點蠟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