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口碑再升(1 / 2)

影帝的誕生 搖曳菡萏 7370 字 4個月前

或許有人會不以為然:湯姆·克魯斯從1981年就開始接觸大銀幕了,到現在拍過的電影沒有二十部也有十七八部了,口碑有好有壞又不全是票房炸彈,偶爾出現一部影片票房超過阿湯哥的電影,有什麼好奇怪的?

但如果是好萊塢業內人士,就肯定會對目前這種現象感到驚異:《甜心先生》是12月13日上映的,《驚聲尖叫》是12月20日上映的,兩部影片的上映日期相差不過一周,搶占的都是聖誕檔期,並不是說一部已經上映了一兩個月另一部才剛剛上映這樣,因為同樣處於上映熱潮期,但方方麵麵的資源又相差巨大,所以關於這兩部影片的各方麵比較都是特彆具有實際意義的,也更能說明很多問題。

首先,雖然分級都是r級(17歲以下青少年由成年人陪同觀看),但《甜心先生》講述了一個自私自利、悲觀厭世的體育經紀人從冷漠的公司辭職,離開時隻帶著一名秘書和過氣的足球運動員,然後通過努力使運動員煥發事業第二春,重新認識到了自我最終事業愛情雙豐厚的夢想勵誌故事,《甜心先生》會分到r級隻是因為裡麵有湯姆·克魯斯和蕾妮·齊薇格有不少浪漫愛情戲,《驚聲尖叫》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就不用再過多描述了,不論從題材還是劇情上,《甜心先生》的觀看群體都更廣泛,而《驚聲尖叫》用它血腥的鏡頭告訴所有人“這真的是一部恐怖驚悚片”。

其次,《甜心先生》上映前的宣傳攻勢是轟炸式的,隻湯姆·克魯斯的2000萬美元片酬加15%的票房分成、湯姆·克魯斯和蕾妮·齊薇格的緋聞,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的婚姻等花邊新聞都炒作了好久,久到影片公映前一個月,幾乎全美社會都知道湯姆·克魯斯又有一部電影要在年底上映了,而《驚聲尖叫》雖和《甜心先生》同為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親生,在發行宣傳上卻更像是後媽養的,《驚聲尖叫》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宣傳辦法,大概就是時不時放出的電影海報,以及電話鈴聲響個不停尖叫聲也不短的預告片了。

還有在院線排片上,《甜心先生》首映影院數量已經超過2500家,《驚聲尖叫》則是連續兩周票房上揚後,到第三周上映院線還是沒超過2500家。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現在的美國,正處於對巨星最迷信的年代!現在的好萊塢,是超級巨星能單抗票房的好萊塢!每一部電影,隻要主演欄裡有哈裡森·福特、湯姆·漢克斯、湯姆·克魯斯,投資商們就會揮舞著支票撲過來、觀眾們就會揮舞著鈔票跑進電影院的時代!

而今年,也是湯姆·克魯斯出道以來最紅的一年!

1992年出演《大地雄心》和《義海雄風》起,湯姆·克魯斯就進入了好萊塢的千萬片酬演員俱樂部,1996年《碟中諜1》和《甜心先生》起,更是成為全好萊塢繼金·凱瑞、阿諾·施瓦辛格、梅爾·吉布森之後的第四個進入2000萬俱樂部的男演員,哪怕算上史上第一位進入2000萬俱樂部、用退隱之作的噱頭才拿到如此高片酬的芭芭拉·史翠珊,也能排到曆史第五。

1995、1996連續兩年拿下福布斯名人榜第一名,一年兩部片酬過2000萬的電影,其中《碟中諜》雖然國內票房一般(投資8000萬北美票房1.8億投資回報比隻有2.25),但是海外票房很高足足有2.76億,最終全球總票房4.57億,連帶引爆了好萊塢的間諜片市場,據悉,其他六大好萊塢電影公司如今都有了籌拍間諜片的想法。

可以說如今在好萊塢,湯姆·克魯斯就是票房的保證——不然的話,投資8000萬的商業大片《碟中諜》會給他開2000萬票房很正常,投資比前者少了一半、分級不佳劇本還走的是勵誌溫馨向的《甜心先生》為何要花2000萬請湯姆·克魯斯?不就是為了對方能帶動票房的人氣麼。

除了上映時間晚了一周稍微占了點便宜外,無論從哪個方麵看,《驚聲尖叫》的票房都不應該能超越《甜心先生》的,但它就是超越了,還在第三周仍然保持了這個勢頭!

好萊塢不知多少電影公司、投資商、製片人、導演、演員,甚至是經紀人和經理人們,都在此時疑惑不解的想:聖誕節本該是個合家團圓,一家人享受快樂節日的日子,人們在這時走進電影院也更傾向於選擇能多人一起觀看的喜劇片、動畫片、愛情片,為什麼今年倒更青睞恐怖電影了?

他們首先影片的質量入手,想看看《驚聲尖叫》是不是一部特彆出色,出色到能抵消掉湯姆·克魯斯對《甜心先生》的加成,從而在票房上秒殺對方的電影。

想判斷影片的質量如何,當然是要從專業影評人的影評入手,作為全美地位最高、知名度也最高的影評人,《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埃伯特自然是被首先關注到的,而羅傑·埃伯特對《驚聲尖叫》的評價非常不錯,整體評分有三顆星(滿分四顆星):

“導演韋斯·克雷文的最大貢獻,是雕琢出了比利和斯圖爾特這兩個無動機殺人的連環殺人犯,比利因家庭原因萌生出了殘忍的殺人願望,但卻是隨機選擇殺人的對象,並以戲耍受害人為樂,而斯圖爾特,他或許是為了好玩而殺人,或許隻是為了追隨比利。”

“一個隻是有一點點荒謬的理由,另一個壓根是毫無理由,殺人的原因簡單到可笑,卻瘋狂屠戮了那麼多條無辜的生命,影片中比利和斯圖爾特的扭曲變態是對人性最嚴厲的拷問,和對當代社會最赤/裸/裸的折射——當今的校園文化浮躁不堪,現在的年輕人空虛迷茫,缺乏同情心,對同學的被殺漠不關心甚至津津樂道,為了追求毫無意義的刺激可以吸毒、酗酒甚至是犯罪,物欲的膨脹和精神的浮躁帶來的隻有毀滅,正如片中的小鎮治安官所說的那樣‘也許二十年前我不會相信,但今天的年輕人,誰知道呢。’這些細節的存在都體現的影片在恐怖之外,獨有一份現實意義。”

“演員方麵,威廉·布蘭德利和德魯·巴裡摩爾的表演稱得上是全片最佳,特彆是威廉,他在影片一開頭扮演的中學生青澀迷人的可以掐出水,也使最後身為麵具殺手的身份被揭曉時,給所有人帶來了巨大的心理衝擊。威廉·布蘭德利一個人撐起了影片後二十分鐘的表演,給這個有些平淡的正義戰勝邪惡的結尾增加了驚悚氛圍。”

“《驚聲尖叫》最終評分,威廉·布蘭德利三顆半星,德魯·巴裡摩爾三顆星,影片整體三顆星。”

而作為全美第一大報,《紐約時報》.斯科特也是稱讚多過貶低:

“除了麵具殺手出場時讓人有點恐懼感外,《驚聲尖叫》大部分劇情都顯得十分流水賬,不過影片裡值得一提的亮點還是頗有幾處,一是導演韋斯·克雷文的幽默自嘲,開場便借由演員之口吐槽自己的舊作《猛鬼街》,中間又嘲笑湯姆·克魯斯83年的電影《步步登天》在適當的地方暫停下來可以看見他的丁丁,使影片在驚悚到來之前頗具笑點;二是用電影分級的17來比喻男女朋友之間的關係很有趣;第三點是對大部分恐怖電影裡殺手殺人須知的總結,比如說金發必死、非處女必死、不能和彆人上床否則必死、不能喝酒和吸毒否則必死等等,還給出了要在恐怖電影裡活下來必須做到的事:不能接電話、千萬彆出門、彆試著逃跑、當一個處女——當然,韋斯·克雷文本人最後親自顛覆了自己總結出的規律,不是處女的女主角席妮最後活了下來,連看起來蠢呼呼一定會死的很早的蘭迪都成功存活。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對傳統恐怖片模式具有顛覆性,兩點頗多值得一看的電影。”

“當然最值得稱道的,是威廉·布蘭德利在最後二十分鐘貢獻出的癲狂表演,他像是釋放出了自己的裡人格,用和前80分鐘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包括眼神、動作、微表情,通通都轉換成殺手模式——給影迷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威廉飾演的麵具殺手比利夠自我、夠瘋狂,特彆是在微笑著自殘的時候,簡直將角色裡變態和瘋狂的一麵展現的淋漓儘致,讓人忍不住毛骨悚然。”

首映後一周,《紐約時報》、《芝加哥太陽報》、《紐約客》、《舊金山紀事報》、《綜藝》、《好萊塢報道》、《波士頓環球報》、《電影評論》等影視娛樂專業報紙雜誌,以及全國性的大報差不多都刊登了影評,稱讚的居多,不過也有很多批評或者不感冒的評論:

比如雖然同為《紐約時報》影評人,曼諾拉·達吉斯就在自己的專欄裡說:“水準很一般的恐怖片,如果背景沒有設定在校園裡,如果沒有受害人一聲接一聲的尖叫,會讓人忍不住中途退場。最值得批評的是,殺手在影片前半部分聰明的不像話,神出鬼沒想殺誰就殺誰,而女主角席妮和她的朋友們則智商急需充值,但到了結尾,兩個殺手笨笨的開始自殘,女主角突然變得非常聰明反敗為勝——簡直像是為了結局而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