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瀚江聽到齊年所謂的有事相求原來並不是要他幫忙,而是要向他請教問題,既覺得有些意外,也認為是情理之中。這正是這個小夥子的獨特之處。
吳瀚江問:“哦,是哪方麵的問題呢?”
齊年說:“我們快遞這個行業相對而言是一個比較簡單的行業。但是我做快遞這幾個月以來,發現這個行業裡麵有很多的弊端,或者說我們國家的快遞公司和國際上那些大快遞公司之間有很大的區彆。我們依賴的是薄利多銷,經營的方式相對較為簡單粗暴。國際大公司卻早就完成了精細化管理的變革。”
“嗯。”吳瀚江點頭。
齊年繼續說:“也許他們的發展速度沒有我們快,也許他們麵臨的市場變化沒有我們多,但是他們卻發展得十分穩健。打個比方來講,我們的快遞員大多數把我們快遞公司當做一個跳板。沒有哪一個員工致力於在快遞員的崗位上連續工作五年甚至十年的。他們隻不過是在找到其它更好的工作之前,先送送快遞而已。
而那些國際大快遞公司的員工會把快遞作為一個終身的職業。快遞員就像電工、消防員一樣,他們可以從學校畢業開始一直做到退休。而且為他們的職業而感到光榮。”
“來,快趁熱吃吧。邊吃邊聊。”吳瀚江招呼齊年。
齊年拿起筷子象征性地夾了一片燒臘放進嘴裡吃了,繼續說:“貴公司據我了解當年也是從一個粗放經營的公司發展起來的。最初員工流失率也非常高。那麼後來是采用什麼樣的方式進入現代化的管理體係的呢?網上雖然能找到很多分析貴公司的文章,但是我想聽聽您這位內部人士的看法。”
吳瀚江笑著說:“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這個不光是你們快遞公司的問題,也是我們很多企業都麵臨的重要問題。”
吳瀚江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說:“企業的組織變革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要推動組織變革,它的力量來自於兩方麵,一個是內力,一個是外力。你是學管理的,這個道理你應該懂。”
齊年點頭。
“所謂內力就是公司內部的需求。當企業的發展速度超過了領導人和管理人員的能力的時候,有些公司就自發地會去尋求變革。通過戰略分析、組織變革、流程優化等若乾種手段來完成。
更多的是由於外力使然。當麵臨殘酷競爭的時候,抱守陳規的企業也許會漸漸落後,而完成變革的企業則獲得了更多的優勢市場地位或優勢資源。一旦競爭處於不利地位,企業也會產生同樣的變革需求。”
“明白了。”
“但變革是不容易的。在商界人們常說一句話‘變革是找死,不變是等死’。左右是個死,看你選擇什麼樣的死法。同時,變革變到什麼程度也是有講究的。如果小的變革無法觸及企業的根本,那麼也不會取得好的效果。”
齊年接口說:“您這麼說我明白了,為什麼我國有那麼多企業想學習貴公司,但幾乎是沒有成功的。”
吳瀚江把背往後一靠說:“那是因為我們公司已經死過,而且死過不止一次。”
齊年說:“所以就像鳳凰涅之後的浴火重生?”
吳瀚江笑著說:“你這個比喻很好。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把死亡當作一件神聖的事,我們敬畏它,但是不怕它。很多人和企業恰恰相反,它們從來沒有審視過死亡。當死亡來臨時他們除了瑟瑟發抖,什麼也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