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還沒有說完呢。”
“哈哈哈。你這個故事可真夠長的。”
“下麵的故事就長話短說吧。接下來就是諾基亞被微軟收購。但是微軟也犯了和諾基亞一樣的錯誤。微軟開發了一套windowsce係統,想把它整合到windowsx裡麵去,要讓電腦、平板、手機都使用同一個係統。微軟把諾基亞走過的路又走了一遍,結局和諾基亞一模一樣。最後微軟手機也出局了。”
“好慘!”
“是的。所以,knowyourself很重要!”
第一個問題是:你的客戶是否有足夠的資金?這當然不是什麼大問題。快遞費才幾塊錢而已。還有人沒有足夠的資金嗎?
但是仔細思考一番,似乎又不儘如此。為什麼呢?隻有終端消費者才是支付快遞費用的客戶嗎?終端消費者必須支付快遞費用嗎?也是,也不是。
因為現在的電商市場早已不是十年前的電商市場。那個時候,電商消費者們才是為快遞服務買單的客戶。但是在包郵盛行的今天,真正為快遞服務買單的,並不是終端消費者,而是電商平台上的商家。
快遞公司通常不會與商家一單一單地結算快遞費的。因此,也不會出現商家支付幾塊錢這種場景出現。出現的場景商家一個月支付幾千甚至幾萬塊錢給快遞公司。
支付的金額從幾塊錢到了幾萬塊錢這個規模,就會碰到一個大問題,商家的運營資金問題。因此,快遞公司要考慮的不是某一個消費者能否付得起幾塊錢快遞費的問題,而是某一個電商平台上的商家能否從每個月有限的運營資金中撥出一部分支付給快遞公司的問題。
此外,還有一種商業模式是快遞公司對商家打折,甚至完全免郵費。在這種情況下,付費客戶就不是作為賣家的商家、也不是作為買家的終端消費者,而是變成了第四方,例如:廣告公司、電商平台、電商平台或商家的供應商、數據服務提供商等。
在這樣種情況下,對於終端消費者並不敏感的價格就變得極其敏感。他們會因為價格變動哪怕0.1元錢就做出截然相反的決策。
因此,客戶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對於新成立的快遞公司而言,絕對不是一個偽命題,而是十分值得深究的問題。
基於這個問題,齊年也想到,如果和那些願意為快遞服務而買單的廣告公司、數據服務提供商開展戰略合作,倒是十分有利於他們這樣的新快遞公司迅速發展的。
借助於一個平台的資源,在某個細分領域形成固定的消費群體,是十分有利於一家創業公司成長的。
創業者絕對不能靠著自己的力量進入紅海。試想想哪一個快遞公司不是在十數年的拚殺中踩著敵人的屍體站到勝利的高峰的?
“實在是想不到,這個簡單的問題竟然有這麼多學問。”田雙雙感慨。
“是啊。創業是要砸進真金白銀的,不是一件開玩笑的事情。就算是把它當作遊戲,也需要嚴肅對待。你知道嗎,我們上的那個創業課,最後竟然有幾個小組連公司都沒有設立起來。雖然設立公司是虛擬的,但他們都沒有走到那一步。”
田雙雙瞪大了她那雙原本就很大的眼睛說:“這真是奇怪。既然不是真的,又不需要他們拿出真金白銀,為什麼公司設立不起來?”
“還是剛才的話,他們不了解自己,也就無法戰勝自己。說服不了自己要成立一個什麼樣的公司,也說服不了合夥人成立那樣的公司是否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