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年問符佳:“你讀過沒有?”
符佳搖搖頭:“什麼見?聽都沒有聽說過。”
“這是曾國籓寫的一本關於識人的書,也是一本相書。清朝後期,曾國籓的門生故吏將兵幾乎占了清朝官場的半壁江山。這並不是因為曾國籓的權勢大,而是因為這個人能識人用人。他的幕府為清王朝培養了不少得力的人才。”
“這我倒是知道。”
“舉一個例子吧。曾國籓用文人的要求當然是需要頭腦聰明一些、會辦事的人。但是對於士兵的要求卻是有幾項明確要求,比如要招農民、要招老實的人、要招腦子不靈光的人。
招農民,是因為農民的勞動強度大。他們的體力完全勝任士兵的要求。招老實人,是因為老實人聽話,比較容易達到令行禁止的效果。招腦子不太靈光的人,是因為腦子太靈活容易想東想西遊移不定。所以曾國籓選出來的文人是能吏,而不是巧吏,選出來的武人是精兵,而不是**。”
“明白了。那回到剛才我問的問題,創業的人要具備什麼條件呢?”
“人品好、腦子好、身體好是必須的。還有一條就是肯吃虧、懂吃虧。肯吃虧的人未必懂吃虧的道理。但是懂了吃虧的道理的人,一定會勇於吃虧的。
大家一起創業,一定不能心存占彆人便宜的心態。因為如果我們創業隻是為了吃到一小塊蛋糕,那就沒必要創業。創業這麼累,不如開個夫妻老婆店,還能旱澇保收。既然要犧牲自己的時間、金錢來創業,必然是要把一塊小蛋糕做大的。你是願意吃一塊小蛋糕的三分之一,還是願意吃一塊十倍、百倍大的蛋糕的二十分之一?彪子就是這樣的人。
他是草莽出身的人,文化程度也不高。早些年迷茫過,跟著豹子頭瞎混了幾年。後來不才把他點醒了,他才想跟著我做些事情。你也能感覺到,他和你我根本就不是一路人。聊天也聊不到一起去。但好在他很符合曾國籓選士兵的要求。
首先是選農民對吧?也就是勤勞肯乾的人。彪子簡直是指哪兒打哪兒。而且你給他一個任務,把他一個人往那兒一扔,他都能給你把事情辦出來。”
齊年說到這裡一笑:“當然,辦好辦壞是另一回事。我也沒少給他擦屁股。但起碼他有一股衝勁兒。而且做事情有底線。這就夠了。
另外,他不屬於腦子笨的。但他能按我講的內容去辦事。這也挺好。
第三點就是老實。他當然不是老實人。但也一樣,能在我劃定的範圍內不出圈。你說,這樣的人不是挺好的嗎?陶進、陶思婭、田雙雙這些人就更不用說了。”
符佳點點頭:“這裡麵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
“什麼?”
“因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