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觀點不重要,人才是重要的(1 / 2)

學霸快遞員 夢風 3383 字 2024-03-28

在陶思婭和田雙雙籌備用短視頻進行營銷的同時,齊年還在研究自媒體文章的寫作技巧。

寫自媒體文和寫論文、寫博客、寫的感覺完全不同。

寫論文講究的是深入深出。寫微博講究的是淺入淺出。寫講究的是深入淺出。寫自媒體講究的是淺入深出。

所謂論文講究深入深出者,是因為論文的受眾本身就是學術背景。很多讀者的know-how和資質比作者還要精深。因此作者不必擔心讀者讀不懂的問題,他隻需要按照既定的方法論把自己想表達的內容表述清楚即可。

所謂微博講究淺入淺出,是因為微博這種媒體形式最初是來自手機端的短信,因此有字數的限製。雖然智能手機的出現打破了短信的字數限製,但是短平快的信息表述形式已經被受眾所接受。而一句話點評也更符合越演越烈的快餐文化。

所謂講究深入淺出,是因為通常會有一個主旨。之所以不是流水賬式的日記,就在於的全部內容都是圍繞一個中心主題的。的責任在於不停地挖掘。挖掘文化、挖掘人性、挖掘生活、挖掘秘聞,然後將素材進行加工,以讀者能夠理解的形式表現出來。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有所謂的傳達科學技術的硬科幻,才有所謂的描寫行業的行業文。

所謂自媒體的淺入深出,是因為自媒體和早年的博客一樣,通常就某一點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觀點。蒼白的觀點必然是不討喜的,隻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才會讓早高峰擠地鐵的人們去讀完、點讚、評論、轉發。

齊年寫過論文、微博、,唯獨沒有寫過的就是自媒體文。剛開始寫的幾篇可謂是慘淡收場。自媒體平台倒是給了他幾千個推薦,但是量卻隻有十幾個。什麼點讚、評論、轉發連想都不敢想。

這讓齊年十分受挫。

他在高中、大學期間都是因文采而小有名氣。以前寫的博客也有一定的粉絲。可是現在在自媒體平台上,自己似乎總是戳不中讀者想要的點。

寫文章之前,他也看過不少彆人的作品。看起來似乎很簡單。無非是把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加上感**彩比較濃的語氣表達出來而已。

寫自媒體和寫博客相比,有一個最重要的區彆在於。寫博客通常會強調客觀,就算是對某一件事有看法,也會用“然而,從另一方麵來說”這樣的左右逢源的寫法。

但是自媒體通常是以某個人設為出發點,或者說是以一個帶有立場的人為出發點來談論事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個平台近期關注大城市的大齡女青年,有一個關於“大齡剩女是繼續堅守下去,還是湊合著找個人嫁掉”的話題。

這個話題本來就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如果你寫的是博客,無論你是支持堅定還是湊合著嫁人,都會招人罵。

所以博主們一般都是把現象先描述一遍,然後說“這需要看這個人本人是怎樣考慮的。如果她真的願意堅守而不惜自己年華已逝,那麼這麼堅定也是值得鼓勵的。如果她確實努力了多年卻沒有結果,也許找一個人建立家庭,她會在生活中體味到新的價值。”

然而,自媒體可不能這樣寫。這樣的騎牆做法隻會讓粉絲們失望,取關。因為他們需要看到的是“一個人”的觀點。這個人可以是大學教授,也可以是工地上搬磚的農民兄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