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五代十國(8)(1 / 2)

北唐 蠶室廢人 7164 字 2個月前

土地,一個古老的話題。(WWW.xiaoshubao.net?好看的小說)??自從人類由遊獵社會步入農耕社會之後,這一話題便一直在延續,多少年來,無數的紛爭、流血,無數的改革、革命,無數從無到有的的戰爭,無數由盛到衰的王朝,都圍繞著這個近乎永恒的話題展開。

在工業文明興起之前,土地幾乎是人類社會中唯一的基礎資源,是人類文明延續的根本依賴,也是數千年來人們自相殘殺的罪魁禍。

從遊獵社會步入農耕社會,標誌著人類自原始社會步入文明社會的第一步。

因為土地,人類開始進行更為嚴密的勞動分工;因為土地,人類開始進行更為全麵的製度規範;因為土地,族群日益衰落,因為土地,國家開始出現。

無論史學家們持何種觀點,無論現代社會關於人類文明演化階段的劃分是否科學是否客觀,無論是東方的史學家還是西方的史學家,都毫無異議地肯定一點,在工業文明出現之前,任何所謂的有記載的人類政治文明史都是一部土地分配與再分配的曆史,在長達數千年的時間裡,土地,是唯一推動著人類文明展進步的原動力。

每一次時代的更替,都以土地為標誌;每一次王朝的變遷,都以土地為內容。

西周建立的封建製的核心,是對土地的所有權做出了從上到下的等級式分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屬於天子,天子是天下最大的地主。

這是一個終極的地主,一般而言,凡是過於絕對的,往往是最不實惠的。

因此天子實際擁有的土地非常少,隻有京城周圍那麼一點點而已。

其他的土地,則大多以“分封”

的模式被天子分給了自己的家人、大臣和貴族們。

天子分封出去的這些家人,這些大臣,這些貴族,叫做公、侯、伯、子、男。

而這些接受天子分封的皇親大臣貴族,如今被我們稱作“諸侯”

諸侯們會在自己的領地內進行二次分封,將這些土地的一部分分給自己的家臣。

諸侯的家臣,分為上、中、下三等,他們分彆是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天子擁有的土地,在理論上是無限的,因此這片土地的名字叫做“天下”

諸侯在得到天子的許可後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兩座祭壇,以祭祀分管土地和五穀的兩位神祗,這兩座祭壇,分彆叫做“社壇”

和“稷壇”

,統稱“社稷”

,因而可以建立社稷的諸侯的土地又被起了一個很新鮮很時髦的名字,叫做“國”

大夫們的土地更少,他們既不能分封,也不能建社稷,隻能用這些土地上出產的糧食來養活一些人為自己打工,大夫的土地被取了一個非常老土的名字,叫做“家”

那些吃大夫們的糧食,為大夫們打工的擁有各項專業技能和知識的自由人,被稱作士;他們是僅比奴隸們高一個層次的社會階層。

但是士這個階層自從出了一位行孔排行老二的傑出學及思想家之後,便生了本質的改變。

這個階層開始由胡吃悶睡寄人籬下混日子向一個共同的理想努力。

(wwW.xiaoshubao.net?無彈窗廣告)??作為一個士,他們沒有土地,這就意味著,他們除了自己的身體之外,一無所有……??純粹的無產階級……??因此,士們的理想,便從自己的身體開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士的理想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修身,要通過修身獲得一些土地,以使自己躋身“大夫”

的行列,擁有一個“家”

第二個階段是齊家,要通過齊家獲得更多的土地,使自己由大夫而躋身諸侯的行列,擁有一個“國”

第三個階段則是治國,要通過治國獲得比諸侯更多更廣闊的土地,使自己由諸侯而得以問鼎天子的寶座,擁有“天下”

第四個階段便是作為一個天子來“平天下”

,平,最原始的意思是公平,平均,公平才不會出現矛盾,平均才不會導致爭執,古人如此理解人類社會的本質,他們認為,身可以修,家可以齊,國可以治,而天下,隻能用“平”

的。

古人認為,隻有重新平衡平均地分配天下的土地,才不會導致戰爭和流血……??這分明是一套號召士人起來變天的邏輯。

誰說孔子著春秋是為了讓亂臣賊子懼?

他老人家分明是在為士人起來搶班奪權進行理論準備和思想武裝。

由此可見,孔聖人自己便是亂臣賊子的鼻祖。

但是孔子是聖人,是當之無愧的聖人,是如假包換童叟無欺的聖人,因為他在那個一切都為混亂的表象所掩蓋的黑暗時代用振聾聵的聲音揭示了一個無比實際無比客觀的真理――誰擁有了土地,誰便擁有了一切。

士的理想,便是重新分配天下的土地,以更為合理的模式,用更為科學的製度,以便能夠讓有限的土地保障更多的人的利益。

我們不得不說,即使在今天看來,這也仍然是一個偉大的理想,是一個值得我們敬仰和讚美的理想。

於是,有了商鞅的“二十等軍功爵位製”

秦製不同於周製的根本區彆在於,秦王國用土地來激勵國民和士兵,用戰爭搭建起了一座由庶民通往貴族的橋梁,而土地,正是這種身份改變當中的核心內容。

一個秦國的士兵,隻要砍下一個敵人的頭顱,便可藉此獲得一級爵位晉升,而伴隨爵位而來的,則是相應規模的土地所有權。

軍功授田,就是這麼簡單。

唯其簡單,才有實際操作成功的可能……??從這個製度開始實施,到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秦王國付出了六代人的時間。

有人說秦王國統一天下是法家思想的勝利,是秦的嚴刑峻法戰勝了孔孟儒生的仁義道德。

然而我們都知道一個事實,秦王朝的嚴刑峻法,使其二世而亡。

我們還知道一個事實,兩位所謂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韓非和李斯,他們有一位共同的老師,叫做荀況。

荀況,是個儒。

因此我們認為,秦朝的君主和大臣們改革了土地分配製度,因此他們戰勝了六國,成為了天下的統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