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年到過年這一周時間,李文革忙了個昏天黑地。[?超多好看小說]??要拉起一支隊伍占山為王,不過是出點血個誓喝碗酒再摔個碗這麼點事,可是要建立起一支正規的軍隊,就不那麼輕鬆了……??李文革的思路很清晰,這年頭要啥沒啥,連種地的人都奇缺,想在這個時代搞啥科技躍進造槍造炮橫掃千軍一統天下基本上屬於癡人說夢。
不要說目前的社會結構和人口基數不具備進行技術革命的工業基礎,在現今這種三天兩頭就有軍隊打過來打過去的戰亂態勢下,就連最基本的農業基礎都無法確保,這時候來搞什麼技術革命,想法很好,可惜隻可能是想法。
李文革很清醒,他老人家在豐林山軍區經濟展工作座談會上曾經十分氣壯山河地麵對著周劉二人看白癡一樣的目光揮動著臟兮兮的巨手宣布“我們目前還處於封建社會的初級階段”
……??什麼主義也好,什麼口號也好,要解決實際問題,還是要靠紮紮實實的細致工作。
技術革命暫時搞不得,那麼,就搞製度革命。
李文革目前還沒有那個雄心魄力去改革整個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築,他也沒那個資本,這是未來將做皇帝的柴榮和趙匡胤要考慮的事情。
李文革的革命,僅限於在豐林山這個總共也就八百多人的半軍半民性質的行政區劃內進行。
監軍製度的確立是為了保證這支部隊在政治上是可靠的,儘管李文革嘴上說得冠冕堂皇,但是從他挑選魏遜這個一貫善於拉幫結夥的家夥來當第一任營監事就能看得出來,這個家夥的目的就是要把眼前的這支小部隊變成自己的私家軍,這在前營簡直是明擺著的事情,也就這個道貌岸然的家夥自己還滿口仁義道德的亂拽。
而小年那天李文革對魏遜說的那一大套似是而非的理論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新鮮出爐的魏總監事在上任第一天召集全體官兵訓話的時候大聲的告訴這些“兔崽子們”
,這支軍隊雖然不姓李,但卻隻有李指揮一個老大,任何人要是敢於背叛老大,那麼他魏大爺就要毫不客氣地讓他嘗嘗三刀六洞的滋味……??魏遜在講話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他們的李老大站在隊伍後麵,雙手捂著臉,老淚長流……??魏遜隻是一個開始,以後會有更加專業的政工人員加入監軍隊伍的……李文革自我安慰著。
不可否認,雖然魏遜的政治工作水平實在是很爛,但是卻比李文革那種大段大段的說教和一味的鼓勁有效多了。
看著士兵們一個個喜氣洋洋眉飛色舞地聽著魏遜關於“跟著大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以及“日後有女人有房子有田產”
的“政治動員”
,李文革很沒麵子地搖著頭走開,看來談人生談理想,還真是遠比不上談談房子票子車子女子孩子對這些人的鼓舞力比較大。
監軍製度剛剛開始,和李文革最初想象的有點不一樣,魏監事對士兵們的教育還是沒有脫出“威逼利誘”
四個字的範疇,不過看士兵們的樣子,倒是仿佛對這種教育很適應,不適應的反而是李文革自己這個監軍製度的始作俑。
[?超多好看小說]??不僅僅是監軍製度。
一支軍隊要真正成為軍隊,不是把人召集在一起,然後一人給一杆木槍便了事的。
軍隊,是需要氣質的。
李文革決定花大價錢為士兵們製作統一的軍裝,就是為了打造出一種這個時代的軍隊所不可能擁有的氣質……??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但是他知道,當士兵們穿上製式的軍裝之後,那種榮譽感和自豪感會讓他們更加積極更有朝氣,雖然現在他還不知道這究竟能給手中的這個營帶來什麼本質上的變化,不過他卻知道一定會有變化。
整齊的軍姿,製式的軍裝,嚴格的等級,精良的武器,這些都是一支近現代軍隊必不可少的組成要素,這些都是形式,但是這些形式都是幾千年的軍隊展史所積澱下來的精華所在。
李文革堅信,這些形式之所以被總結歸納出來,絕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這一點上李文革絕對相信過去人的經驗和智慧,比起自己那可憐兮兮的創造力,前人的經驗更值得依賴。
在這些工作都逐步展開之後,軍紀的問題便被逐步提上日程了。
成熟的規章製度任何時候都要比個人的能力和品德更值得信賴,在軍紀的問題上,李文革已經整整動了幾個月的腦筋,他試圖根據這個時代軍隊的特征製定出一套合乎實際的部隊紀律規範。
在經過長時間痛苦的掙紮和思索之後,李文革放棄了這個努力。
他召集了自己所有的親信軍官開了一個會,來商討軍紀的製定,在這個會上他做了一番綱領性言,主旨隻有三項。
第一,一切行動服從指揮。
第二,不取黎庶一分一毫。
第三,一切繳獲要上繳歸公。
毫無新意,李文革心中暗自鄙夷自己的可恥行為。
這隻是他自己的感受,軍官們對這三條簡單明了但卻包羅萬象的軍紀卻是極為佩服的,話語簡單明了,涵蓋廣泛,幾乎每一條都切中要害。
對這個時代的軍隊而言,臨陣抗命、滋擾百姓、搶奪戰利品幾乎是在任何一支軍隊中都存在的痼疾。
就是號稱戰鬥力極為強悍的府州軍,也很難避免騷擾老百姓和私下搶奪戰利品的行為生。
但是軍官們並未因此而覺得這三大紀律不可執行,這個年代的軍隊之所以存在種種問題根本原因是因為拖欠軍餉和官兵差彆巨大。
而在李文革的前營中,這兩個問題都不存在。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和研究之後,彰武軍前營終於拿出了一套雖然簡單卻成體係的軍規軍紀條文,這份文件之短堪稱一絕,比起古代軍營中的“十七禁五十四斬”
,這套規章簡直超級人性化,以至於在公布之後很長時間之內很多士兵都不知道這是軍紀。
這份隻寫了兩頁麻紙的軍紀大概分為三部分:三大原則,三大紀律,五要五不許。
三大原則是這支新式軍隊的建軍之基,即實兵實餉原則,官兵平等原則,下級服從上級原則。
三大紀律則是這支軍隊的立軍之本,即一切行動服從指揮,不取黎庶一分一毫,一切繳獲要上繳歸公。
五要五不許則是三大紀律的一些實施細則,即內務要整潔,與黎庶說話要和氣,買賣要公平,有借要有還,損壞要賠償,軍官不許奴役士兵,不許調戲婦女,不許侵奪同袍財物,不許盜竊貪汙軍隊財產,不許破壞軍裝、軍械和盔甲等配品。
這五要五不許,則是李文革在八項注意的基礎上提出來由集體討論完善的,其中五要幾乎照搬八項注意,而五不許當中則將八項注意中的軍官不許打罵士兵改成了軍官不許奴役士兵,去掉了不許虐待侮辱俘虜的條款,又增加了不許侵奪他人財物,不許盜竊貪汙軍隊財產,不許破壞軍裝、軍械、盔甲等配品三條新內容。
除了這三大部分之外,李文革還另外提出了士兵的三大權利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