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曆史的拐點(7)(2 / 2)

北唐 蠶室廢人 5998 字 2個月前

“臣在——”鄭仁誨應道。

郭威道:“傳旨中書門下,叫範質和李穀進來議事,傳翰林學士竇儀。”

竇儀是新任不久地翰林學士,在征慕容彥超途中因勸諫為皇帝所賞識,近幾月來所有重要詔旨皇帝都委他草擬。

當下鄭仁誨告退出去,郭威則站在丹上默默無語,似乎在沉思著什麼,張永德站在一旁不敢說話打擾。

稍刻,竇儀覲見,郭威揮袖吩咐他免禮,而後道:“竇卿為朕草擬四道製文——”

竇儀應了聲是,隨即有內侍搬來幾案和筆墨紙硯,等得竇儀提筆,郭威才道:“第一道製文往延州彰武軍,明詔,彰武軍節度使侍中延安郡公高允權,鎮延州多年,勞苦功高,如今以老病乞骸骨,朝廷顧念老臣,詔不許,然念其體弱,擢延州觀察判官李彬為延州觀察處置使,兼度支榷稅使,代高氏掌九縣民政,擢蘆子關巡檢使李文革為延州防禦使兼團練使,晉忠武將軍,權知彰武軍事,兼知延州事,許編練新鎮,以禦黨項!”

他口中說著,竇儀下筆如飛文不加點,頃刻間一道勉勵老臣拔擢新人的四六格式詔書已然成文。

郭威滿意地點了點頭,道:“第二道製文往靈州朔方軍,明詔,朔方節度使陳留郡王中書令馮暉,禦邊多年勞苦功高,外夷懼之,更兼與朕為布衣之交。今聞其逝,朕深自悲悼,特旨追贈其為衛王、太師,號下太常製議,朕親裁之。其子繼業,勇武能軍。禦邊有功,特命其暫攝靈州節度留後,以待後命。”

說完了這道聖旨,

了一陣呆,直到範質、李穀和鄭仁誨三人進來,他才吩咐賜兩位宰相坐,而後道:“第三道製文往延州靜難軍大營。明詔,三鎮節度使侍中折從阮,戍衛府州多年,勞苦功高,特旨加封邠國公,拜中書令。待其回京之日,朕當金印紫綬以拜。”

範質和李穀麵麵相覷,不知道皇帝為何突然間如此著急給折從阮加官進爵,馮暉剛死,中書令出缺是事實。不過似乎完全沒有必要如此倉促任命啊。

郭威卻沒有理會兩個宰相地狐疑,繼續口述道:“第四道製文往延州靜難軍大營,密詔,在延州設立關中北麵行營,節製靜難、永安、彰武、朔方四軍及新設軍鎮營伍,以三鎮節度使折從阮為關中北麵行營都部署。以彰武軍節度使高允權、永安軍節度使知府州事折德扆為副都部署,以延州防禦使李文革為關中北麵行營馬步軍都虞侯,以朔方軍節度留後馮繼業為行營都監;諸軍戮力以伐黨項,務使其不能擾我州郡寇我軍州……”

這道詔書口述出來,範質和李穀頓時驚得站了起來,齊聲奏道:“陛下——”

郭威擺了擺手,慘淡笑道:“待竇卿擬就這四道製文,朕與兩位相公當詳議之。中書若是覺得不妥,自可封還!”

說畢,他對鄭仁誨道:“鄭卿莫要辭勞苦,再替朕去一趟秀峰兄府上。敦促其入禁中視事,他若還不來,朕當親自去請……”

說著,這位年過半百的皇帝臉上,再次流露出一股難以言喻的落寞之色……

……

澶州,節度府內,風塵仆仆的王樸正在向一個三十歲出頭的青年官員躬身行禮。

“文伯先生請坐,這一路可是辛苦你了……”

那身材挺拔相貌俊朗的青年官員微笑著攙扶了一下王樸,親自扶著他在椅子上坐下,揮手吩咐下人上茶。

“關中風景,可還看得?”那青年狀極悠閒,一臉地笑容可掬,卻隱隱透出一股說不出的威嚴和氣勢,雖然是在說風景,卻總給人一種凝重肅殺之感。

王樸淡淡搖著頭:“人口凋零,田地荒蕪,無複盛唐氣象了!”

“哦?”那青年收起了笑容,良久方道:“長安也如此?”

王樸點了點頭:“秀峰相公地那位寶貝侄子,實在不是個地方之才啊,用以治軍勉強可以,用以理政就頗滑稽了……”

那青年點了點頭:“早有耳聞!”

王樸又道:“此番延州之行,倒是頗有些收獲!”

那青年笑道:“如何?那李文革可還看得過眼?”

王樸的眉頭鎖了起來:“卻是不好說!”

“哦?為何?”

“此人治軍,彆出蹊徑,其法為兵法所無,卻又深合孫吳之道……其用兵如何暫不可知,不過能一戰斬近三百,絕非碌碌之輩所能為!”

那青年頓時來了精神:“如此說來此人可稱名將?”

王樸苦笑著搖頭:“不好說……”

那青年更加詫異:“能治軍能打仗,如何不能稱名將?”

王樸道:“確可稱名將,下官隻是覺得,名將二字不足以涵蓋其人……”

那青年的眉頭皺了起來,卻聽王樸道:“通曉兵事隻是其諸長之一,能救助流民,能修治耕築,謙恭好學禮敬儒臣。下官與駙馬同往,稱呼駙馬為‘將軍’,稱呼下官為‘老師’,甚至連韓啟仁,其都能禮敬有加曲意奉承。延州的文官,竟有為其效死的味道,其眼光、心胸、見識,均非尋常藩鎮可比……故此下官說,‘名將’二字,實在不足以涵蓋此人……”

那青年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端起茶水喝了一口。

王樸繼續道:“再有,此人似是對京師事了若指掌,韓明達出任右廂都巡檢的事,他似乎一早便知曉了。此事煞是奇怪,其遠在偏遠軍州,消息怎能如此靈通?若說朝中有其內應細作,他們卻是用何等法子傳遞消息?況且如此隱秘之事,在公布之前隻有陛下和我們知道,連樞密都不清楚,他地細作又是如何得知?”

那青年皺著眉頭思索了一陣,問道:“禁軍?”

王樸搖頭道:“君侯,那道密旨是後來韓明達自家親自交給郭崇充的,事先並未泄露給禁軍知道……”

“再有——”王樸接著神情凝重地道,“他居然私下對我說,君侯久鎮外州,不是長久之計,當今局麵,固然不能做申生,卻也不能全然效法重耳……”

那青年的臉色終於變得嚴肅沉鬱起來,手中的茶盞不知不覺傾斜了,茶湯灑將下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