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新概念戰爭(3)(2 / 2)

北唐 蠶室廢人 5801 字 2個月前

對於黨項人和定難軍,李文革與折家的態度不同。折家是要儘可能削弱甚至消滅這個民族,幾十年來折家和拓跋家互相征戰來去,已經結下了血海深仇。在折家人看來,隻要拓跋家存在一日。府州便毫無安全感可言,這些年府州遭受定難軍侵犯的次數比起遭受契丹侵犯的次數多出數倍。今年黨項人集結了上萬人的兵力在銀州方向,意圖攻擊因為分兵進關中而導致實力大不如前的府州。對此折家爺們早已經忍無可?忍。

儘管礙於實力,折從阮並沒有滅掉黨項全族的野心,但是此人是絕不會和定難軍進行任何形式的談判和妥協的。折家在這一點上立場之堅定令中原王朝都要汗顏,在與黨項人數百年的爭鬥當中,對黨項民族抵抗最堅決地主戰派反而是一個黨項族家族。

然而李文革卻不是這麼看的。在他看來,黨項人所占據的地盤。這些人所掌握的鹽、鐵等戰略性資源,這些人所蓄養的大批的牛羊牲?畜,這些人所擁有地西北地區最大的馬場,最多的馬匹。以及這個民族的人民生來就習慣於騎馬作戰的天分都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若是能夠成功收編這些黨項民族,那麼中原王朝在麵對契丹鐵蹄的時候就不會再麵臨攻不成攻守不成守的困境。

對於中原來講黨項是個潛在地威脅,對於折家來講黨項是不共戴天的寇仇,對於李文革這個剛剛在延州如新星般躍起的新星而言,黨項人卻是一筆價值可觀的資源。

對於攻擊統萬城,折家和李文革方麵地態度是一致的,以不足五千的總兵力強攻堅固深厚有當世第一堅城之稱的夏州城,是根本不可能攻克的。當年後唐帝國五萬大軍在統萬城下铩羽而歸,如今的關北行營五千兵更加不可能成功,何況這五千兵當中有一千多還是後勤輜重兵,真正的戰鬥兵員還不到四千人。

不過折家的將軍們一致認為,隻要兵逼夏州城下,對聚居在城池周圍的黨項部落進行大肆劫掠屠殺,那麼遠征府州的拓跋彝殷必然要率定難軍主力回師,如此則府州之圍立解。

這個計劃確能奏效,李文革認為隻要大軍開到夏州城下,即使什麼都不做,李彝殷一旦得到消息也會立即撤軍。

至於劫掠屠殺,李文革隻能在心中暗自搖頭。

他不是個空談仁義的書生,他也知道必要的殺戮能夠起到震懾警示的作用。但是對於折家這種純粹為了複仇的劫掠和殺戮,他卻絕對不讚同。這麼做對於延州沒有半分好處,黨項人本來就是窮的掉渣的民族,如果他們不牧養牲畜馬匹,他們就沒有任何物資來源。在目前的情況?下。就算是一把搶回了很多東西,卻將導致黨項各部

州方麵地仇視和敵對,未來通商的難度係數隻怕會以?升。

這才是真正的殺雞取卵。拓跋家是黨項部族中對漢文化最親近的家族,若是讓這個家族對漢人產生了根本性的仇視,其他各族漢化起來會更加困難。

就在他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沈宸來到了他地中軍帳。

沈宸向他描述了今日偵查所見以及自己的分析判斷。最後道:“大人,棄守青嶺門並不高明,因為我們的人馬不多,不過青嶺門多年失?修,且長城的城牆防禦方向都向北,南麵守起來難度會比較大。阿羅王放棄那個地方是因為他有經驗,他知道可以把我們放進來然後斷掉我們的糧道。這樣我軍就會因為缺糧而崩潰……”

李文革口中喃喃念著“阿羅王”的名字,在帳篷裡來回踱著步子。卻並不說話。

沈宸繼續道:“三天以來,敵軍始終保持著對我軍動向的掌握,卻並不曾對我們起過大舉的攻擊。然而一路之上,我軍遇到地兩個黨項聚居點均看不到一個人,所有物資都撤退得乾乾淨淨。若是卑職估算得不錯,從這裡到夏州,這一路上均會如此。等到大軍開到統萬城,廂兵從蘆子關至此的運糧的路線南北便將長達三四百裡,這三四百裡的糧道都始終處於兵力不明的黨項騎兵威脅之下。卑職隻怕到時候大軍會斷?糧!”

李文革終於輕輕點了點頭:“堅壁清野,誘敵深入。沿途騷擾,而後抄襲我軍後路,困我軍於堅城之下,黨項人打的應該便是這個主?意!”

沈宸苦笑道:“大人歸納的好,卑職估計現在整個夏州以南的部落和牧民都已經開始向統萬城方向後退了,敵軍的鷂子很厲害。我軍的斥候目前還無法與之抗衡。因此我軍地一舉一動都在敵軍監視之下,我們想要加快行軍速度很難,青嶺門以外的地貌形勢太過詭異,坡壑縱橫,黨項人久居此地,地利是人家的,我軍若不想在行軍隊列中遭遇襲擊尾不能相顧,便隻能保持目前這種行軍速度。以這種速度。我軍要抵達統萬城至少還需要二十天到一個月。而這段距離對於雙馬配置的黨項騎兵而言卻不過三四天的路程。這麼打仗,機動性上我們太吃虧了!”

李文革抬起頭問道:“方才你說過,細封認為此番拓跋家的騎兵攜帶地口糧是有限的?”

沈宸道:“是的,敵人似乎在想方設法節省口糧。三天光景,乾糧袋隻減少了十分之一都不到。看起來這批黨項人是準備靠這點糧食支撐一個月。”

李文革問道:“你分析過沒有,敵人為何沒有組織大規模的運糧隊伍?”

沈宸毫不猶豫地道:“卑職想過這個問題,還是地形的問題。青嶺門以北地貌複雜,能夠通行的道路都隱匿在如同迷宮一般的坡壑之間,真正的通衢大路隻有這一條,被我軍占據了。敵軍人數少於我軍,便要儘量避免與我軍呆在一條線上,因此敵軍便無法封鎖這條大路,自然也就不敢利用大路來運糧。敵人利用地形熟悉可以在我軍兩翼進行自由機動,但是運糧隊卻是走不快地,一旦被我軍斥候現,必然遭殃,因?此……”

“不對!”李文革搖著頭道,“運糧確實有困難,但是並不至於因為有危險就不再運糧,這和因噎廢食一樣愚蠢!”

他道:“有沒有這種可能?敵軍的糧食儲備極為有限,甚至現在就已經不夠吃了,因此敵軍一粒糧食都浪費不得,因此不肯冒險運糧,寧可損失一些馬匹,也不能損失糧食。”

沈宸道:“不至於吧!如今剛剛入秋,是這一年之中黨項人最寬裕的月份,怎麼會窘迫到這個地步了呢?”

李文革搖了搖頭:“詳細的不好說,不過我想,拓跋家既然集結兵力要打府州,人馬可以八家一起湊,若是糧秣給養也要八家一起來出,隻怕這些本來日子便過地緊巴巴的族群便未必肯跟著拓跋家趟這趟渾水了吧?”

沈宸眼睛一亮:“大人的意思是,這一次拓跋家把自家的家底搬空了?”

李文革搖了搖頭:“夏州乃是拓跋家的根本重地,不會不留下點壓倉的存糧和牲畜,不過西麵的宥州,隻怕便沒有這麼殷實了,若是阿羅王沒有把整個宥州撤成一座空城,宥州那邊此刻定然空虛至極,十之*已經開始餓死人了……”

沈宸想了想,問道:“越過這片不明的地形去打宥州,我們便要和對方在這些溝壑中周旋,他們是地頭蛇,我們會更加危險,況且宥州現在若是一座空城,我們打過去也沒有任何意義!”

李文革搖了搖頭,道:“你立即隨我去見折令公,北征的方略應該調整一下子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