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旌與節(3)(2 / 2)

北唐 蠶室廢人 5648 字 2個月前

“哦――?”

“將軍新膺節度,卻並不曾聯絡關中地其他藩鎮,不曾向他們通報問好,也不曾征詢他們的態度和意見。(wwW.xiaoshubao.net?無彈窗廣告)雖說是否承認將軍為延州節度乃是朝廷之事。然則關中諸鎮對將軍采取何種態度仍然是件大事。此事眼前未必有用。自然也未必有害。但是一旦朝廷對將軍起了疑忌之?心,這些地方藩王使相的態度便極其關鍵了。折令公如今坐鎮關中,將軍隻要與他結成聯盟,自然便可以不再在意其他人的態度。然則將軍卻也要知道,折家並不是關中的藩鎮,對於折家軍進關中,諸鎮都是有意見的。迫於朝廷威權和折家的軍力,這才不得不承認即成之事實。折令公鎮守府州四十年,其威望功勳,舉世無雙,關中的藩鎮都要賣上他三分薄麵,將軍新起之秀,卻是沒有這樣地資望實力地。關中地節度使們目下對延州局勢多持觀望的態度,對於將軍。他們大多心存疑忌。雖然談不上敵視,至少是不信任。如今朝廷信用將軍,他們自然按捺不動。若是有朝一日朝廷和將軍翻臉,這些藩鎮會站在哪一邊便很難說?了……”

說罷,這位駝背青年笑吟吟看著李文革,緩緩道:“將軍雖然已經控製了延州,地位卻其實還不穩固,將軍英睿,於此自然是心中有數?的……”

此刻,那位“英睿”的李將軍卻汗如雨下,原本自以為已經牢固不可撼動的局麵,如今被韓微一說,雖然隻是點出了一點破綻,卻絕對是個致命的漏洞。原本以為靠著手中這點兵力已經足以在關中立足,李文革此刻覺得自己簡直太天真了。

他站起身,恭恭敬敬向著駝子施了一禮:“……久慕先生大名,今日方知不虛,請恕文革先前無禮,如今延州局麵千頭萬緒,何去何從,還望先生有以教我!”

韓微怔了一下,汗顏道:“微一介紈絝,實在當不得將軍如此大?禮。這些軍國大事,微原本是萬萬不敢妄言的,隻不過將軍問及,隨口胡說,更不敢談一個‘教’字!”

李文革大笑:“先生客氣,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延州文武,人才不少,然則能似先生這般將天下大勢看得明白通透地大才卻是一個也沒有,好不容易才請來了先生,文革怎敢不傾心請教?隻望先生不要顧忌過多,文革愚鈍,實在是需要一個明白人當頭棒喝點撥一二……”

其實說到這裡韓微已經有些後悔,對李文革他其實並不熟悉,隻知道這是一個新崛起的地方軍閥,而且崛起速度極快,轉眼之間已經成為一顆奪目耀眼的政治新星。對這樣一個並不熟悉的人交淺言深,是一件很不謹慎的事情。一則延州離中樞較遠,汴梁的力量管不到這裡,二則這位李將軍從始至終對自己都高看一眼,從見到自己的第一麵起便拿自己當個人物看待,初時他還以為是老爹的麵子作怪,但今日李文革以大計相詢,他便知道這位軍閥是真地拿自己當盤菜了,完全和老爹地權勢沒有半點關係。

因為身體上的殘疾,韓微自幼已經習慣了被彆人白眼相待,迄今為止一見自己不歧視自己的人都極罕見,能夠將自己當作高才對待地,除了那個自己決計求為妻室的陳家姑娘,便是這個手中掌握著一州九縣軍政實權的忠武將軍節度留後了,內心深處也有幾分與此人惺惺相惜的情節作怪,因此他才一不留神在此人麵前暢談了一番關中局麵。說完這些話他馬上便後悔了,此時無論如何不肯再多說了。有些話即便是對最親近的老爹他都不肯說的,又怎能在這裡和不相乾的人講?

他越是推脫,李文革越是堅定了要將此人留在延州的決心。自己身邊人才也算不少,但是像韓微這樣眼光獨到見事透徹的謀士型人才卻委實欠缺,自己是馬上就要當節度使的人了,而且平日裡諸務纏身,很少能把一些大局上的問題想得明白。而且作為一個穿越,自己雖然熟知曆史的走向。但是一來自

不是這個時代地人,對這個時代的許多實際情況還有?模式風俗習慣並不了解,二來隨著自己的介入,曆史軌跡開始從原有的軌道上逐漸生越來越大的偏移,自己再難確定是否還能繼續準確把握未來的進程。從這些角度來講,韓微這樣曆史上有名的眼明心亮地人才正是自己需要竭力招攬地。

隻不過此人地父親位高權重,乃是當今天下不多的幾個實權人物之一,而且隨著曆史的展。以後會變得越來越顯赫。直至被王彥超滅門為止。此人此刻便已身為節度衙內。自己一個將將爬上節度使位置的邊郡藩鎮,又有什麼樣的優厚待遇和崇高地位能夠拿出來吸引此人?呢?

他沉吟了半晌才道:“先生不肯再說,文革也不敢強求,不過文革有幾句話,還望先生能夠聽完再告辭!”

本來已經起身準備辭去的韓微隻得又坐了下來,苦笑道:“將軍還是叫在下啟仁吧,先生二字。實在是當不得!”

李文革也爽快,當即道:“啟仁兄請深思,當今天下分攘,諸侯割據,黎民塗炭,實在是五胡亂華以來最不堪之時。文革雖有回天大誌,奈何才力不足,資望甚淺。縱然一身蠻力。也救不得多少人。因此文革懇請啟仁兄為文革謀劃,實在是出自肺腑之誠,並無半分虛情假意。文革現在一介邊臣。並沒有甚麼可拿得出手的官職資財以謝韓兄。不過若是啟仁肯留在延州,某當以師禮待啟仁,並一力玉成先生與陳家大娘地姻緣……”

見韓微瞠目結舌,他笑道:“實不相瞞,下午的時候,文革已經私下約見過陳縣尉,足足說服了他老人家兩個時辰,在下口拙,陳縣尉始終未肯答允,最終推脫道,陳家大娘乃是他的掌上明珠,萬萬不肯嫁出外郡,因此夫婿隻能在本地尋覓。若是啟仁兄肯留在延州,某才好繼續效冰人之力,否則隻怕便是文革再如何勸說,也不過是徒費口舌罷?了!”

韓微隻覺一陣陣迷糊,他這才反應過來陳哲今晚為何一定要拉自己來見這位新任延州節度留後,原來自己這個未來的小舅子竟然想用這個延州權勢的名頭力量壓自己那個執拗的未來嶽丈鬆口。

這個陳哲,虧他想得出來!

他苦笑道:“將軍真會找韓某的名門。不過在下自知天生形穢,陳老前輩不肯許婚,也是為了陳家娘子著想,若是在下倚仗權勢強行淩?迫,隻怕一是不妥。韓某雖然不是甚麼謙謙君子,然則亦知凡事當有所為有所不為,請恕韓微不能承受將軍的美意了……”

李文革擺了擺手:“韓兄先不必將話說死,文革也非仗勢欺人之?輩。若是陳家大娘自家不允,無論文革多麼希望啟仁兄能夠留下來,也絕不會以一個清白女子地終身做籌碼。某雖然讀書不多,有所為有所不為幾個字,卻也是耳熟能詳地。文革今日之所以會有此議,蓋因陳家大娘自家並不拒絕啟仁兄,某打聽過,這位姑娘眼高於頂,延州多少世家子弟,其均看不上眼,如今竟對啟仁兄青眼有加,實在是位目光如炬的奇女子。這等不以貌取人的女子,正是啟仁兄今生地良配。如此天作之合,若是僅僅因為陳縣尉反對便就此拆散了一對有情人,豈非罪過?某之所為,不光是為了啟仁兄的大才,更是為了成全陳家大娘的終身幸福,啟仁兄萬萬不可意氣用事。兄若不入文革幕府,文革絕不強求,隻是請啟仁兄在延州逗留些時日,等到陳家前輩想通,文革願親為啟仁做納吉使,迎娶陳家大娘!”

韓微有些感動了,堂堂一鎮節度使為自己做納吉使,這待遇隻怕除了皇帝太子迎娶正妻之外再也無人比得。這個李文革,確實是想要誠心誠意與自己結交。

不過當然不能真個這麼辦,五代的節度使持旌秉節,除皇帝之外幾乎再也無人能比其威勢,便是當朝宰相,與節度使藩鎮之間也是敘平?禮,而遇到相職差遣相同的使相,宰相還要以下禮參上。李文革雖然是個光杆節度留後,畢竟也是貨真價實的藩鎮,讓他親自為自己納吉,實在過於有駭物聽,韓微雖然自恃才高,卻也還有些自知之明,如此招搖越,實在也不是他的風格,當下道:“懷仁兄一番美意,小弟感激不儘,然則堂堂朝廷節鎮,為韓某一介書生納吉,是在過於驚世駭俗,大違朝廷製度,微萬萬不能承受……”

說到這裡,他沉吟了一下,道:“微便在延州停留些時日,且看有何能為懷仁兄效力之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