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旌與節(4)(1 / 2)

北唐 蠶室廢人 5629 字 2個月前

然在韓微麵前拍了胸脯,李文革卻沒有立刻便去遊說午剛碰了無數個釘子,讓他意識到這陳老頭固執之極,除非想個有效的辦法,否則僅憑自己的權勢壓服他是完全不可能的,自己又不能真個因為這些何種事情把他如何,因此細想之下,囑咐了陳哲一番,李文革反倒暫時把這件事情撂開了手。

其實大致的辦法他已經想好了,隻不過這個辦法並不能立杆見影,需要軟刀子拉人慢慢來。

延州全境的九個縣已經貼出了布告,宣布了由忠武將軍李文革兼領延州節度留後的消息。李文革堅持在布告上使用“延州節度留後”而堅決反對使用“彰武軍節度留後”的正規名號,他這個舉動令州府的所有人等都明白,彰武軍作為一個軍鎮存在的曆史即將結束。

大批的軍官和節度幕府官員何去何從,成了一個極敏感的問題。這些日子一來,李彬的觀察使府內人頭往來絡繹不絕。原本很少往東城走動的幕府官僚們如今紛紛走起了李彬的門路,這些原先求庇於高家的官吏們自從四月以來便實際上徹底被架空,包括節度判官劉薰在內的大批文官以及包括張圖在內的十幾名武眼見麵臨下崗危險,他們沒有膽子直接去登李文革的門,隻好來求這個對李文革影響力最大的李彬了。

上門求官的人當中還包括了許多高門大族地族長,延州的整個政權體係麵臨重新洗牌的局麵。這是誰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原先有官位的希望能夠保住自己的官位,原先沒有能夠將觸角伸進高允權幕府的門族則希望能夠借這個機會將自己的子弟送進幕府甚至軍中,也好為自己地家族提升一些地位。在這個新舊交替地時期,所有人都在幻想著要為自己或自己地家族從中撈取一杯羹。

李文革對這種情況冷眼旁觀不聞不問,他最近在忙著整編軍隊。秋季攻勢結束之後,李文革一回到延州,便將廂兵甲團已經完成了隊列訓練和基本格鬥技能訓練的兩個新兵營以及李護的衛戍營編入了延安團。分彆編為前營、後營和中營。這樣延安團的編製基本上實現了滿員。五個營一個斥候大隊將近一千四百人的戰鬥兵員。在目前狀況下已經基本上能夠滿足延州的軍事防禦需要,即便沒有折家軍的支援和配合,李文革相信僅憑延安團也已經足以守穩延州。

八路軍地擴充速度十分驚人,如今有大批經曆了實戰考驗的老兵資源,廂兵團每個月都能夠編練一到兩個新兵營的兵力。隻是限於延州本地的資源,李文革還無法保證裝備的增長速度跟上部隊的擴充速度。三月份以後,有了折家支援的七百五十套步兵甲。延安團在盔甲方麵基本做到了齊壯,作為製式武器的木槍則由廂兵甲團地兵工營統一製造,從年初到現在,木槍地產量一直在緩慢增長,由一開始每個月隻能製造五十杆木槍到如今每個月能夠保證量產一百六十杆木槍,延安團的武器裝備基本得到了滿足,但是若是部隊繼續按照這種速度擴充下去,目前的生產規模已經很難適應了。

前營後營地營隊指揮官和監軍軍官仍舊從原從老兵中選拔。淩普被任命為前營指揮。而魏遜原先的一個小弟李德柱這一次得了彩頭,由隊正直接被李文革任命為後營指揮。這個原始的軍官團隊是李文革借以掌控軍隊的基礎,而從魏遜開始的監軍係統是保證部隊對自己忠誠度的第二道保險。因此李文革有意在部隊中逐步擴大魏遜的權力基礎――當然,這是在不影響部隊戰鬥力的前提下,任何一個營級指揮官的任命李文革都會征求沈宸這個指揮使的意見,如果沈宸能夠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和反對意見,李文革是絕不會冒著降低部隊作戰素質的風險來強行任命一個軍事指揮能力較差的人來擔任營級主官的。

至於隊級軍官,李文革乾脆不再過問,隻等沈宸和魏遜將人員確定下來,李文革將這些軍官一一招來慰勉一番便正式通過。

在這個沒有無線電等現代通訊手段的時代,部隊的分級指揮體係是打勝仗的唯一保證,大批的有經驗的有能力的營隊級軍官的存在是部隊戰鬥素質的基礎。在這個年代搞越級指揮,就算是再能打仗的軍隊也很難打勝仗,李文革才不願意做這種蠢事。

在九月十五晚上李彬拿著厚厚一疊人員履曆表來找李文革的時候,這個新任的節度留後正在憑借自己的記憶編寫兵法――其實就是回憶《戰爭論》當中的一些基本理論,這些熱兵器時代的許多理念根本無法全盤複製到這個時代,李文革隻能挑挑揀揀,挑選那些冷熱兵器環境下都勉強能夠用的原則和戰略戰術記錄下來以備後用。李文革知道,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兩年,先前的許多知識

間的推移會漸漸從自己的記憶庫中消失掉,若是不趁還好記憶力還行的時候將這些知識記錄下來,自己就真的白穿越一回了。

李護前幾天正式被李彬解除了奴籍,正式和李文革搬到了一起來住,負責整個節度府的安全保衛工作。此刻他進來稟報李彬來訪,李文革收起了筆墨紙張,請李彬進來敘話。

看了李彬帶來的這一大摞履曆,李文革輕輕一笑,道:“……真是趨之若騖啊!”

李彬也一陣冷笑:“無論盛世還是亂世,都少不了想要當官的人。這些日子老夫家的門檻都要被踏破了,今日便是來尋你商量一個對策的!”

李文革皺著眉頭想了一陣,道:“想在軍中任職的這些人。都是些甚麼人?”

“世家子弟,原彰武軍剩下來地軍官武,大致便是這兩類人!”李彬撫著胡須道,“麻煩啊,答應了他們,剛剛有了些新氣象的軍隊立時便又變得烏煙瘴氣,不答應他們,隻怕這批人就要聚在一起暗中牢騷埋怨。有他們在底下煽風點火。甚麼事情都不要想做踏實!”李彬沉思著道。

李文革又想了一陣。展顏一笑:“左右都是遲早要辦的,不如趁著這個時機辦起來……”

李彬斜眼看著他道:“這麼快你便想出法子了?”

李文革笑著道:“說來也簡單,這些謀求軍職的履曆都放在我這裡,觀察儘管回覆這些人,就說要他們等消息便是。”

李彬一愣:“你卻要如何回覆他們?”

李文革沉思著道:“設鎮之初,我便一直在琢磨著在豐林山上建一座六韜館,隸屬軍鎮直轄。用以培育職業軍官團隊,以後再要擔任軍官職務,除戰場直接擢拔之外,一律要進入六韜館參與學習兵法戰術,修習指揮節製之法,自六韜館及業,授予從九品下陪戎副尉銜,為學員兵。而後再據軍功才力逐級提拔任用。便是在戰場上臨時提拔的檢校軍官。也要進入六韜館學習及業之後才能扶正,否則依舊隻能檢校。這個六韜館設立起來,軍中有將校之才的軍士。地方上願意投筆從戎的儒生,還有這些削尖了腦袋想要擠進軍隊的世家子弟和舊軍官,都把他們塞進六韜館去學習訓練,即便是此刻身有官職地,入館後也隻是學員。及業後才能根據原職務安排相應職位……”

李彬皺眉道:“這法子能夠有效麼?”

李文革一笑:“觀察儘管放心,這六韜館中訓練強度之高,及業標準之嚴,絕非尋常人能夠忍受。這些人若是受不了中途肄業,須怪不得你我,我們給了他們機會,是他們自家不爭氣退縮了;並不是我們不肯安排他們進入軍隊,而是他們自己認為自己不適宜進軍隊。觀察想想,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李彬笑道:“若是他們真個熬了過去,真個及業了呢?”

“錄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