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語,詩語……”蘭婷拿手在宋詩語眼前晃了晃,才讓宋詩語回過神來。
“張潮臉上有花啊,你眼睛都直了。”蘭婷嗔道。
宋詩語臉蛋一紅,道:“是他講的好嘛——你說他怎麼什麼都會?語文能考145,作文能寫滿分,還會寫詩,還會寫歌……演講也不怯場……”
蘭婷滿臉不屑:“什麼都會?你沒聽說他數學考了幾分?8分!考大學都難嘍……”
宋詩語道:“唉,那真是太可惜了。不知道他高考以後會去哪裡?”
“你這麼關心他去哪裡乾嘛?”
“我……我就是隨便說說。”
“你心虛什麼……其實張潮如果能參加今年的‘新理念作文大賽’的話,說不定還有機會。可惜……”
“300多分……努力一下,應該能上個本科吧?聽說他底子其實不錯。”
“希望吧……”
台上的張潮已經開始講作文的語言表達了:
“大家可能受前幾年《赤兔之死》這篇作文的影響比較大,所以有意無意地在作文當中使用一些文言句式。但我們畢竟是在現代漢語語境中成長、學習的,如果不是對文言文有特彆的熱愛和研究,用文言句式往往不到位。
很多同學以為把句子裡的‘的’,改成‘之’,或者故意省略主語,以及把雙字詞改寫單字詞,就是所謂的‘有文采’了。但這些隻會讓你的句子變得古不古、今不今,不僅沒有錦上添花,反而像邯鄲學步。
如果真的要展現文采,與其改造自己的句子,不如大大方方地引用。我尤其推薦《詩經》《楚辭》等經典,例如這樣句子……”
“下麵我們再來講講積累。很多同學認為積累就是背各種比較新的作文素材,尤其是人物素材。比如今年是奧運年,
就多用一些體育明星的例子。但寫作文不是‘追星’,用好素材的關鍵是用得妥帖,能支撐自己的觀點。
其實我們的課本當中就已經提供了大量素材。尤其是語文、曆史、地理、政治這四門課,本質上都是在講人、在講事。素材也不局限於名人事跡和名人名言。曆史事件、社會變遷、滄海桑田……都是精彩的寫作素材。例如……”
不知不覺,一場學習成果彙報會,張潮講了整整2個小時,遠遠超過了原定的“2節課”的時長。
等張潮說出“我的分享到此為止。謝謝大家”時,小禮堂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整整持續一分多鐘。
顧言感慨地道:“去年請參與過高考命題的謝教授來開講座,掌聲都沒有這麼熱烈。”
接著又回頭對其他老師囑咐道:“今天張潮的演講內容,不要散播出去。他,是我們高三語文組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