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少年的巴比倫》(1 / 2)

隻是這次風波,用不著張潮出手。

最先是寫出《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的於華接受了記者的采訪,明確表示支持年輕作家拿到高版稅,並且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厭舊,老作家的版稅也應當適當提高。

接著他的好朋友默言也在報紙上發了一篇短文,以收到人生第一筆稿費為線索,回顧了寫作收入對自己生活的巨大改變,最後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厭舊,老作家的版稅也應當適當提高。

接著是韓紹功、蘇桐、格斐……不少大作家以各種形式,表示了對高版稅的支持,以及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厭舊,老作家的版稅也應當適當提高。

默契得像是商量過,但其實互相之間沒有通過氣。可見眾大咖苦出版社久矣!

張潮知道,一定會大呼:“什麼叫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張潮每天除了上課,就是碼字,此外就是給“高三提分突進班”的同學們上課、講題。

不得不說,各班精挑細選出來的精英就是不一樣,分數最低也有118,讓他講課的效率大大提高。

一周後,花城社的朱妍玲就帶著協議來到了三中,依舊是行政樓三樓小會議室。

協議的內容早已經提前確認過,所以來就是簽署。同時張潮將新寫的3萬字稿子給朱妍玲看了,依舊維持了高水準,強烈的故事懸念、悲愴的情感衝突,讓朱妍玲這個老編輯都讀得欲罷不能。

不過朱妍玲這次來,不隻是和張潮簽署協議,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替《花城》雜誌,向張潮約稿。

朱妍玲道:“我知道你現在的創作任務很重,但是即使你2月份就能完成《少年如你》的創作,審核、校對、設計、排版、印刷……基本要到6月份才能和讀者見麵。中間這幾個月的空白期,需要有作品來維持你的口碑。”

張潮想了想,道:“6月份可能太晚了。我希望越快越好。這樣吧,我邊寫,你們邊校對、邊設計排版,這樣提早多少?”

朱妍玲笑道:“沒有你想象得那麼簡單,書不是寫出來就能印了賣的。書稿完成以後要三審三校,這個流程就就要至少一個月,然後才能申請書號……這樣吧,審校方麵我們儘快,不過也不太可能早於4月份完成。”

張潮道:“……嗯,那確實需要有作品……朱老師,您放心,小說下周就能交給你,應該是個短篇,或者短中篇。”

朱妍玲很驚訝,道:“你已經有構思了?”

張潮沒有正麵回答,而是走到小會議室的窗邊,凝望著外麵雜草叢生的野地,出了一會神,才開口問道:“您知道三中這塊地皮,原來是乾什麼的嗎?”

朱妍玲知道張潮並不是真的在問她,所以隻是微笑地聽他繼續講下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