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潮,你小子真是好樣的!沒給咱們宿舍丟人!”回到宿舍以後,張洪傑依然很興奮。
這種進修班,一個宿舍的舍友,經常都能形成堅固的友誼。於華和默言就是在燕師大的作家研究生班裡結為好友的。
胡學玟和龐於亮也很高興,不過他們年紀大一點,也沉穩一些,沒有張洪傑表現得那麼誇張。
“走,哥請你吃飯!大家都來!”張洪傑手一揮,儘顯豪情。
龐於亮打趣道:“小張那版稅、那銷量,你沒看新聞啊?還敢在他麵前充闊少?”
張洪傑蠻不在乎地道:“不一樣。版稅再高,那是他自己的。請客,是為了他替咱們宿舍爭光,我高興!”
胡學玟也笑著道:“那就不該是你請客,是我們三個老大哥,一起請張潮這個小老弟的。”
聞言,張潮內心充滿了感動。
隨後幾天,這次文學沙龍的餘波,仍然在震動著輿論界和高校界。
魯院特地聯係了媒體,把這次沙龍的過程簡報發送給了記者。馬上,一篇名為《生於八零後的魯迅知音——魯院高研班掠影》的新聞就被熱烈轉載。
本來那篇滿分作文被福海的考試院公布以後,引起的反響就不小。這次的“沙龍事件”,更是火上澆油。
對張潮的讚美之聲,再次蓋過了質疑的聲音。現在大部分人都不再懷疑他的才華,而開始紛紛肯定教育界及時做出的改變,讓張潮沒有“流落”到港島去。
至於說什麼教育公平不公平,以及張潮最早三篇文章立的那些flag,已經算“名人逸事”,而不是“打臉合集”了。可能這就是成功的力量吧——很現實,也很殘酷。
張潮這時候才明白父親對他說的那番話——“你選擇了這條路,後麵就像是登山,一步一重天,再沒有退路了。”——含義有多深。
自己隻有一步一重天,才能平息人們對他的非議。後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
從未名湖畔論壇四處出征,維護張潮的燕大中文係同學們,則在正規媒體報道的加持下大獲全勝,天崖、東祀胡同、大榕樹這些文青聚集裡的論壇裡,嘲諷、質疑張潮的ID們一時都開始“沉默是金”。
而另一個影響,則連張潮自己都沒有想到——
書店裡的《魯迅全集》短期內銷量同比翻了兩番。
這種經典一般來說走量都很平穩,以前最多在開學季多賣一點,誰現在還看大先生啊?
可張潮就是這麼神奇。
現在出版界私下裡已經開始管張潮叫“印鈔機”了。
花城社之前還慢條斯理地和張潮談《你的名字》單行本的出版細節,現在急得不得了。馬上就敲定了:15%的版稅,40萬冊的首印。
這個版稅和首印數,對於一部剛剛在雜誌上完整刊出全文的小說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雜誌一本不到10塊,小說一本怎麼也要十幾塊,買雜誌不香麼?到時候讀者全都去買雜誌,不買小說怎麼辦?
但是花城社還是咬牙做出了這個決定。即使賠一點也要把這個“印鈔機”和自己牢牢捆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