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四喜臨門(2 / 2)

第二天一早,張潮就接到了何冀萍的電話,上來就問他道:“劇本寫的怎麼樣了?”

張潮如實彙報了進度。

何冀萍聽完道:“足夠了。下午3點,你帶上寫好的劇本,來朝陽新源南路這邊,有人要買伱的小說。具體地址我短信發給你。”

“方便透露一下是誰要買嗎?”

“這倒沒什麼不能說的——是華宜。”

華宜在2004年,幾乎算是最風光的民營電影公司,一部馮小鋼導演,華仔、奶茶主演的《天下無盜》,就獲得了1.2億的票房——而這一年,國內票房總額,也不過15億。

2003年有關部門出台政策,給電影市場鬆綁的時候,華宜大舉進軍商業片,收獲頗豐,成為民營電影公司的標杆。

下午3點,張潮準時來到了華宜的辦公室,不過在這裡,除了何冀萍,華宜的掌舵人王仲軍以外,他還意外見到了一個頗有名氣的歌手、明星、導演——張艾佳。

張潮眼皮子一跳——這《少年如你》是逃不過文青病女導演的手了是吧?

幾人客套完,張潮就把打印好的劇本,分發給在座的幾人,等待他們看完。

最先看完的是王仲軍,他隻略微翻了翻,就對張潮道:“劇本我不太懂,但是我懂電影市場。你的小說銷量確實不錯,聽說首印就100萬冊?我在物資出版社做了快10年的記者,也沒聽說哪個新作家首印能有100萬冊的。前途無量,前途無量。”

接著又開玩笑道:“今年電影票價平均下來大概是18、19塊,要是你的讀者每個人都能買張票進場觀影,那票房可就不得了咯!”

張潮自然知道小說讀者和電影觀眾不是1比1轉換的關係,否則要找什麼導演、編劇,作家自己組一幫人拍不就得了。這麼乾的小四啊、江北啊,都是有慘痛教訓的。

接著張艾佳、何冀萍也看完了劇本。張艾佳道:“其實我去年剛

拍完《20,30,40》,想休息一下。但是冀萍找到我,非要讓我看看你的小說和大綱,我看完以後,確實覺得這個故事既有意思,又有意義。今天看了你的劇本,我更加感興趣了……”

接著張艾佳就和張潮聊起了她《少年如你》的看法。

張潮還是很佩服張艾佳對文學的見解的,她對小說裡幾個人物的心理發展把握非常細膩,尤其是主人公程念和曉北之間的情感線,她認為張潮沒有將之簡單處理成愛情,其實更加打動人。

雖然一句都沒有提“我想當這部電影的導演”,但其實句句都在提。

一邊聊天,張潮一邊也在斟酌。張艾佳的文藝片雖然票房也都一般,但本身都是不是什麼大預算的電影,基本都在投資人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算不上許安華那樣的“票房毒藥”,所以一直都有片子拍。

張艾佳說完以後,何冀萍接著道:“如果《少年如你》開拍的話,我也會加入劇組,可以做監製。”

張潮心裡這才篤定下來。何冀萍不僅是藝術修養極高、成果豐碩的編劇,而且她在香港電影最鼎盛的80年代摸爬滾打過,得到了那麼多商業片導演的青睞,在這方麵肯定有過人之處。有她來平衡張艾佳的文藝範,那最好不過。

張潮終於做好了決定,點了點。

王仲軍大喜過望,道:“你們三位合作,是珠聯璧合,票房一定大賣!張同學,我們來談談改編權的事吧。”

何冀萍和張艾佳識趣地退了出去。

而張潮經過和王仲軍的討價還價,最終把“改編版權+編劇費用”,定格在120萬元這個價格上。

按照比例估算,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應該不會低於1200萬元。與何冀萍估計的差不多,在2004年,就是一部中等投資的電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