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結束以後,張潮急忙找到徐子東,問他現在港島這邊都怎麼宣傳他的。徐子東去閱覽室拿了幾份報紙給了張潮,張潮打開一看:
“19歲成作家首富,張潮狂攬千萬版稅的封神之作!”
“內地青春作家第一猛男,譜寫少男少女的末路悲歌!”
“《少年如你》竟是自傳?揭秘張潮不為人知的感情生活!”
“一女雙嫁,作家首富與兩所大學間的恩怨糾葛!”
“張潮突襲港島,將於嶺大傳授寫作致富秘籍!”
張潮:“……?!”馬上借了徐子東的手機,打給了明窗社的潘耀明:“潘社長,你這樣可就過分了啊……”
下午,是一個開放式的文學沙龍,就比較輕鬆了。
一起座談的除了嶺大的學生,還有從其他大學通過各種關係趕來的大學生、研究生。
張潮大概談了一下自己最近的創作,學生們都非常驚訝張潮竟然不再寫“青春文學”了。青少年是他的一大讀者群體,張潮這麼做幾乎等於是放棄了一大塊收入。
徐子東打趣道:“那明年你可能就不是首富了。”
張潮笑道:“首富誰愛當誰當去。要是能不上榜,我倒貼一點給那個排行榜都行。”
這是,一個年輕人說道:“我認為你在榜上更好。”
張潮好奇道:“為什麼?”
這個年輕人先做了下自我介紹道:“我叫葛量,現在港中文讀中文的博士。我覺得你在這個榜上,至少說明年輕人從事文學寫作
是有希望的。”
張潮問道:“韓涵、小四不都是年輕人?我也就小幾歲而已。”
葛量道:“我認為他們更多是在營銷自己的個人形象,而不是作品;作品隻是他們身上的一個‘掛件’,他們身上這種掛件還有很多——叛逆者、賽車手、偶像明星……文學,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個。
但是你主動放棄了青春文學,證明你在文學上的野心遠遠超過了他們。你的作品始終大於你這個人,所以我覺得你在榜上,對年輕作家的鼓舞,更甚於他們兩個。”、
張潮道:“你說的,倒是讓我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自己,十分感謝。”
葛亮繼續道:“不過我有個疑問,你的作品《少年如你》已經開始影視化了。《你的名字》還出了漫畫版,說不定以後還會動畫化。那你今後的寫作,會越來越為這種改編服務嗎?畢竟這部分帶來的收益,可能會遠遠超過單純的出版。”
張潮道:“你說的話讓我想到了前幾天剛剛見到的一個前輩。他和我說了一句話——作品可以商品化,作家的人格不能商品化。這句話對我震動很大。我寫,首先考慮的仍然是它能不能給我的讀者提供一個新的世界觀,也就是把一個少有人關注的世界呈現給他們,讓他們的精神領地得到拓展。
我從青春文學中抽身而出,是因為在這個領域我不能提供新的世界觀了。我上大學了,我離開了我生活的小縣城,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的精神領地擴大了,我要把自己的觀察分享給我的讀者。
至於說最後形成的作品,適不適合改編成漫畫、影視劇,我想不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何況,我自己就能完成劇本的創作,並不依賴改編。”
話音剛落,沙龍現場響起了一片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