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自己才落地不到3個月的新車被拉走,張潮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當中——祥瑞體質這事兒,親王不是辟謠了麼……
不過下午張潮還是收到了一個好消息,權勇先告訴他,《懸崖》已經在《人民文學》那邊審過了,具體排在第幾期還不一定,不過在5月份前應該可以見刊。
張潮道:“太好了。我正準備下午去找華宜那邊的人,你還在燕京嗎?最好我們一起去。”
權勇先道:“我回東北過年了,還沒有回燕京呢。你就自己先去談吧,反正這劇本也有你的份。”
張潮道:“那好。不過你沒回來之前,我最多就是和他們達成一個意向。你回來了,咱們再考慮怎麼賣。”
掛了電話以後,張潮又收到一條短信,是小宋嘉發來的:“在燕大西門門衛那裡給你存了東西,你回燕京後早點去拿,放久了就壞了。”
張潮趕忙去了西門,門衛一聽他報上名字,就嘟嘟囔囔地道:“我們這本來隻讓存老師的東西的……”一邊說著,一邊從裡屋拎出來一個沉甸甸的袋子。
張潮接過來一看,是幾斤真空包裝的哈城紅腸,有名的特產,給小宋嘉發去短信:“東西我拿到了,晚上我就做了吃,謝謝啦!”
很快小宋嘉的短信就回過來了:“你這麼早回燕京?早知道我多留半天直接把東西給你了。我飛機馬上起飛了,去重慶把最後一點戲份拍完。”
張潮回了一條,不過小宋嘉應該是關機了,並沒有收到回信。
張潮又給華宜的製片伊哲發了條短信,問他在不在燕京,自己有個劇本想給他看看。
結果伊哲很快就把電話打了過來:“你回燕京了?太好了,下午3點,辦公室見。”
張潮按照約好的時間,剛出現在華宜的辦公室,伊哲就急忙忙地把一本書放在他的麵前,問道:“這本的版權,你賣了了沒有?”
張潮一看,果然是《蝸居》。自己去年年底交的稿,春風社在春節前正式發行了,沒有特意錯開春節這個圖書淡季,主要就是為了趕燕京春季的圖書訂貨會。
張潮道:“這本剛出沒多久,還沒人找我買呢。”
伊哲鬆了一口氣,道:“彆賣給彆人了,還是賣給我們華宜吧。過幾天,我就和老板講這個這個事。”
張潮考慮了一下道:“那我們先不談這個,你先看看我帶來的劇本。”
說罷就從包裡把《懸崖》的前三集劇本掏了出來,遞給了伊哲。
伊哲將信將疑地接過來,開始閱讀。一開始他還有些不耐煩,因為今天他的主要目標還是《蝸居》,但是很快,他就被《懸崖》裡懸念感、壓迫感十足的劇情給吸引了。
伊哲本身是演員出身,拍過好幾部熱門的電視劇,近幾年才逐漸轉戰幕後,一路從場記乾到了導演、製片人等崗位,可以說專業能力、執行力和市場嗅覺都是一等一的。
華宜能有現在的地位,他功不可沒。
所以《懸崖》這部劇的潛力,他一下就看出來了。看完劇本,伊哲果然不再執著於《蝸居》,而是問道:“這部《懸崖》,劇本已經寫完了?”
張潮道:“還沒有,但是它的,最近幾個月就會發在《人民文學》上。”
伊哲道:“那太好了,又是一個賣點。”
張潮道:“華宜要是有意向買這個劇本,我就讓我同學權勇先就把它寫完。如果不想買,我也問問彆的影視公司去。”
說到生意,伊哲倒沒有那麼“衝動”了,而是沉思了一會兒,才道:“劇本方麵,我相信你們的水平,但是這種劇過審不容易,隻有我們幾家民營來投的話,大方向的把控上怕是會有問題。”
張潮問道:“你的意思是……?”
伊哲道:“恐怕要找國營影視公司一起投資才行。他們的投資相對來說是偏保守的,所以隻有3集劇本恐怕打動不了他們……
而且這部劇的投資不小,外景得全部拉去哈城。服裝也要全部做,還有冬天的外景……”
張潮聽得不耐煩了,直接問道:“你還是直接說吧,《懸崖》《蝸居》打包的話,你們準備怎麼買?”
伊哲也笑了起來,絲毫沒有為自己的心思被張潮看穿而感到羞恥,道:“《懸崖》是個全新的劇本,而且以往市場上這種類型的諜戰劇很少。《蝸居》呢,咱們還不知道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