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平娃,你這話我可就不愛聽了!(2 / 2)

在我心裡,散文是外部世界在我內心的投影,寫的是我這個人的感性體驗,反應的是現實世界與我這個人的聯係……它是最不應該被某種概念框定的一種問題。

我對‘散文’的‘散’,理解就是‘自由’——形式自由、內容自由、精神自由。隻有在真的需要時才‘大’,平常‘小’也無妨,反而更能體現散文的自由。”

賈平娃和幾個上了年紀的男同學們紛紛感覺有被冒犯到——就你20歲,就你隨時能‘大’,了不起嗎?

不過賈平娃還是很快反應過來,笑咪咪地道:“那好,這次散文課作業,你就交一份你覺得可以反映你這個觀點的散文。寫的不好,那就彆怪我打分不客氣。”

張潮毫不猶豫地答道:“好!”

賈平娃隻當這是張潮的書生意氣,卻沒有想到張潮被勾的確實想寫點散文了。重生以前,他在不同的異鄉漂泊了20年,甚少回家;重生以後,也不過在家裡呆了不到半年,就又來了燕京。

家鄉長福越來越像自己做的一個時常被驚醒的夢,破碎、斷續,甚至有些不真切。

他想寫寫長福、寫寫登雲路、寫寫那些熟悉的大街小巷和一年多來的感受了。

一周以後,賈平娃就收到了張潮的“作業”。一開始他還不在意,因為很多時候依靠想象和技巧,但散文不一樣,沒有生活經驗的積澱,很難寫得熨帖。

但很快,他就被張潮的文字吸引了:

【過去登雲路起厝,不論大小,總要留出個院子,叫“埕下”。埕下的土地一部分鋪上石頭或水泥硬化,一部分就用來養花種菜。我家的故厝就有這樣一個埕下,中間鋪了水泥,兩邊翻成菜園,倒沒有種花……】

【登雲路的故厝是傳統的土木結構——壘土為牆,橫木為梁,烏瓦白壁,挑簷雨廊——所以常能引得燕雀來棲……麻雀是無需我們操心的,它在方言中叫“隻隻”,大概是喜歡群

居的緣故。隻隻是鳥中的升鬥小民,隨遇而安,不爭不躁,謹小慎微……】

【方言裡描述雨雪降臨,所用的動詞迥然而異——雨,是逿雨;雪,是落雪。……雪是罕物,是貴客,是南方小城裡難以期遇的奇跡——所以把活潑卻有些氣壯聲粗的“逿”字給它不合適,隻有溫柔而清脆的一聲“落雪”,方合它輕盈的氣質。】

張潮一口氣交過來三篇文章,賈平娃看完以後陷入了沉思當中。

相較於張潮的,他的散文初讀並不驚豔,但是細細咀嚼,他筆下的長福縣城和登雲路,又似在眼前。這種平淡、從容、樸實的風格,似乎消失在文壇上很久了。

這些散文,既沒有刻意煽情,也沒有宣喻道理,甚至沒有為這些敘寫賦予任何特彆的含義,但是其中流淌的情緒,就已經讓人覺得動容。

賈平娃當然不會因為他的幾篇文章,就認為自己“大散文”的理念是錯的……思索良久,他還是聯係了張潮。

“賈老師,我的作業,你能打幾分?不會真的不及格吧?”

“你的散文,我就不打分了。”

“不打分?那我期末成績怎麼辦?”

“成績嘛……肯定算你合格。但是這些散文的分數,我要讓讀者來打!”

“什麼意思?”

“你想寫的肯定不止這三篇吧?你來《美文》,我給你開個專欄,每期登一篇。我想看看讀者是怎麼評價你的散文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