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潮擺擺手道:“不折騰了,反正我國內也有一堆事。米國又不是茅廁,不去還能憋死不成?”
一句話倒把許蕊雅鬨得了大紅臉,張潮不好意思地道:“話糙了點,彆介意。——哦,你要是有什麼要我幫忙的就說,不用這樣繞彎。”
許蕊雅小聲問道:“你真不去了?聽說能被那個‘國際寫作計劃’邀請的都是大作家呢……”
張潮開玩笑道:“美使館那邊上門用轎子抬我我就去。‘國際寫作計劃’也沒那麼誇張——IWP早期就是一個世界作家難民收容所。不少受到邀請的作家都是國內正在打仗或者饑荒,要麼就是政局不穩。
通過這個計劃,可以提供機票讓他們去米國避避難,然後提供3個月的夥食費和住所,讓他們有個過渡,方便後麵申請綠卡。隻不過因為創辦者是華裔,所以80年代開始陸港台的作家被邀請得比較多而已。”
許蕊雅有些失望,但是旋即又問道:“我說了,你真的可以幫我?”
張潮點點頭道:“你說吧,大忙可能幫不上,小忙還是沒問題的。”
許蕊雅道:“那我說了——你們公司那個,那個Marberionius,現在還是單身?”
張潮:“Who?”
當天下午,張潮就把情況和燕大中文係裡做了說明,讓他們儘快回函告知IWP方麵,自己因為簽證問題無法前往,讓他們另外再邀請其他中國作家。
曹文宣等人也沒有料到會發生這種事,這幾年對米國對中國學生的簽證一向放的比較寬鬆,拒簽的情況很少。
但是事已至此,也隻能給人家發函了。
拒簽的事,張潮很快就拋到了腦後,一心撲在期末考試和作業上,終於在7月初順利完成了自己大學第一學年。
這期間IWP方麵負責和國內對接的工作人員,專門從美國給他打過來一個電話,提醒他這個月還可以再試試簽證,說不定就過了。
張潮非常不耐煩地回絕道:“熱臉貼冷屁股的事我不做,誰愛去誰去。”說罷就掛了電話。
他已經做好計劃了,放假了就去一趟滬上,和《新芽》雜誌一塊完成《青春派》的期刊刊號申請材料,這是他不盯著不放心;
然後回福海一趟,陪父母住上半個月,8月份再回燕京。
誰有閒工夫耗在排隊3小時、拒簽1分鐘這種操蛋事上?多跑兩趟天通苑不香嗎?
就在收拾行李的時候,門口的門鈴響了,張潮去開了門,隻見門口站著兩個西裝革履的外國人,還有兩個中國人。
張潮一時間也搞不清啥情況,但其中一個看起來是頭的外國人很快用頗為流暢的漢語自我介紹道:“張潮先生您好,我是美使館負責簽證的史密斯·李,這位是我的同事丹尼爾,這位是愛荷華大學IWP的楊宇哲,這位是燕大國際交流處的劉乾事。”
張潮疑道:“我簽證你們不是已經拒了?又來乾嘛?”
史密斯·李道:“實在抱歉,拒絕您的簽證,完完全全是一個誤會——呃,我們可以進去聊嗎?”
張潮想了想,先查看幾人的證件,再打電話給燕大的國家交流處,確認了那位劉乾事的身份,才把四人讓進了屋子。
坐定之後,楊宇哲先開口道:“自從您因為簽證問題拒絕參加IWP以後,我們認為這其中一定有什麼誤會。所以這次特地趕來,就是為了打消您對我們的誤解。”
史密斯·李也說道:“之前您的簽證被拒,屬於操作不當,我們也希望彌補一下過錯。我的同事,會為您重新辦理簽證手續。”(專門查了下,確實有簽證官上門服務,不過美國的就彆想了)
張潮看看兩人,忽然笑道:“你們怎麼知道我一定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