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比開腦洞,肯尼迪也不如張潮啊!(1 / 2)

張潮思考再三以後,還是決定去美國一趟,不過主要行程就從參加IWP,變成了和米國書商Simon?&?Schuster洽談《大醫》在米國的發行事宜。

至於美使館為什麼前倨後恭,張潮隱約能猜個大概,但這種事講究個你情我願……張潮倒是想看看,對方能扔出什麼甜頭來讓他嘗。

打完那個史密斯·李的電話以後沒多久,他果然屁顛屁顛地又帶著人上門服務了,不過看到張潮拿出的是Simon?&?Schuster的商務邀請函以後,史密斯也傻眼了,隻好道:“商務簽證的話,您表格得重新填一下……”

商務簽的審核遠比留學簽更加嚴格,但Simon?&?Schuster是米國六大出版商之一,它的跨國商務邀請函不僅規範,而且含金量極高,隻要核對了真偽以後,一般不會不給過。

一陣忙活以後,張潮就有了一個10年內任意次數前往米國,每次最長可停留?6個月的商務簽,而不是之前的學生簽。

張潮隨即動身去了滬上,《青春派》期刊號申請的事情是不能再拖了。

到滬上的第二天,張潮就在《新芽》辦公室裡看到了愁眉苦臉的趙常田、李啟剛等人,不禁問道:“怎麼,期刊號申請不順利?”

趙常田道:“期刊刊號的政策又收緊了,之前的計劃怕是有變。”

張潮道:“你不是說目前這種方式是最正規、最穩妥的嗎?”

國內的期刊號是個寶貝,個人自己辦刊,沒有找到“主管單位”,是壓根申請不下來的。這裡的“主管單位”,最重要的是對相應的刊物內容願意“負政治責任”。這本刊物如果引發了什麼不良的反響,上級問責,第一下棍子打的一定是“主管單位”。

所以文學期刊難申請刊號就在這兒,和那些技術性、廣告性刊物不同,為文學期刊負責的風險僅次於為新聞期刊負責。

《新芽》雜誌不算“主管單位”,它的上級部門才是。

接著就是用叢刊、協作出版、增刊、內部準印等形式,先出版6期以上的雜誌,銷量達標,具有說服力,然後才是正式進入申請流程。

最後到底是申請下新的期刊號,還是調用多餘的舊刊號,還是讓你收購一個舊期刊換殼,或者是乾脆被拒絕,那既要看操作手法,也要看命。

《青春派》走的是最正統的路線,以《新芽》雜誌增刊的方式發行,截至目前為止,每期銷量都超過了50萬份,社會影響不僅巨大而且正麵,妥妥的文學期刊頂流,按理說過渡期完了以後,申請新刊號並不難。

李啟剛解釋道:“今年開始有個說法‘紙媒寒冬’要來了,各地陸陸續續都有報紙、雜誌,要麼停刊,要麼開始轉型網絡發行。在這種形式下,上級部門對給新辦刊物發放刊號非常謹慎。”

張潮追問道:“那之前不是說過,申請不了新刊號,就買一個發行量低的舊刊物換殼就好。”

李啟剛道:“就是因為‘紙媒寒冬’,所以現在正在做大規模的舊刊、現刊數據統計,可能是準備收回、廢除一部分已有刊號。所以這種交易也被暫時凍結了。重新開啟,至少要到明年這時候了。”

趙常田道:“千萬彆誤會,這沒有任何針對《青春派》的意思。全國來說,文學類期刊隻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不到總量的7%,所以多一本少一本無關大局。

主要還是因為70-80年代的辦刊熱,很多縣級單位都辦了一堆期刊,90年代以後又死了一大批。死透了還好,其實很多死而不僵,占著編製、占著預算,有些期刊編輯人數比發行量都多。

還有些期刊乾上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比如注冊的時候是一本文學期刊,現在已經成商品廣告圖冊了。所以今年是統計調研,明後年就是整頓了,可能還要修法或者立法規範。”

張潮有些不悅了,道:“那我這次來滬上乾嘛?陪你們坐著發愁?”

趙常田道:“我和上級領導商量了一下,有幾種做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