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國際莊”,清楚其曆史的人都知道,其實在其曆史上還是非常出名的,一句“常山趙子龍”讓多少人記住了這個地方。
後來就改成了現在的名字。
據說“國際莊”的本地人自己也戲稱自己為莊裡人,後來當地政府提出要打造成國際大都市,所以市民調侃自己乾脆就叫“國際莊”了,“國際莊”因此就這樣叫開了。
一個莊字,讓這個城市怎麼叫都泛著一些土味。
當然也有改名很成功的。
比如香格立拉。(為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本來一個誰也不知道的小縣城,改成這個名字後,立馬家喻戶曉,當地的文旅賺的盆滿缽滿。
所以用什麼名字確實很重要。
郭炳林的講話還是引起了不少常委的共鳴,都覺得用凱豐作為合並後新的城市市名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但統戰部部長王世明不這麼看,他提出了和郭炳林完全不一樣的看法。
“我對薛部長的觀點持有不同看法。我認為,若洛州和凱豐合並,取名‘中原市’更為合適。”
“誠然,凱豐有著深厚的曆史底蘊,這點毋庸置疑。但我們不能總是抱著曆史一成不變,時代在發展,城市也需要與時俱進。‘中原’這個概念,從地理上看,涵蓋了中南省這片廣袤的土地,是我們立足的根本。它代表著這片區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戰略地位,是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核心地帶。以‘中原市’命名,能夠更加直觀地體現出中南省的區域特點,彰顯我們在全國版圖中的重要位置。”
“從文化內涵來講,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影響力。它不僅包含了開封所代表的宋文化,還融合了周邊地區的多種文化元素,是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結晶。‘中原市’這個名字,能夠承載起整個中原文化的厚重,而非局限於某一個曆史時期或某一種文化形態。它是對中原大地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的高度概括,更能體現我們文化的多元性和豐富性。”
“再看城市形象塑造,‘中原市’聽起來高端大氣,具有很強的辨識度和吸引力。在如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一個大氣、富有內涵的城市名字,有助於提升城市的國際形象和競爭力。相比之下,‘凱豐’這個名字雖然曆史悠久,但在一定程度上會給人一種局限於過去、缺乏現代活力的印象。而‘中原市’則更能展現出我們這座城市開放、包容、進取的精神風貌,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投資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