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四個城市選擇其一(2 / 2)

“從凝聚人心的角度出發,‘中原’這個概念能夠喚起中南省乃至整個中原地區人民的共同情感和歸屬感。它超越了地域界限,讓大家意識到我們同屬中原大地,有著共同的曆史和文化根源。以‘中原市’命名,能夠增強市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城市的融合發展,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

郭炳林發言完畢,目光看向在座的各位常委,會議室裡的氣氛變得更加熱烈,大家紛紛就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展開了小聲討論。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政法委書記張竹全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剛才薛部長力主保留凱豐之名,郭部長提議取名中原市,兩位的觀點都有道理,但我有不同的想法,我覺得取名‘豫州’更為合適。”

“從曆史脈絡追溯,豫州是古九州之一,在華夏文明的起源與發展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早在先秦時期,豫州就已見諸典籍,是華夏民族繁衍生息的核心區域。其曆史比開封建城史更為久遠,文化底蘊之深厚不言而喻。它見證了華夏文明從萌芽到昌盛的全過程,承載著中華民族最原始、最純正的文化基因。用‘豫州’命名,是對我們民族根源的深度回溯與尊崇,能讓後人時刻銘記我們的文化起源,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

“再看文化輻射範圍,豫州之名所涵蓋的文化範疇遠超凱豐一地的文化輻射。它代表的是整個中原核心區域的文化集合,包括但不限於凱豐的宋文化。豫州區域內誕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諸多影響深遠的思想流派,是華夏文明思想的搖籃。這個名字能將中原大地豐富多元的文化統一起來,以一個更宏大的視角展現我們的文化傳承,在文化傳播上具有更強的廣泛性和代表性。”

“從城市發展的戰略高度而言,‘豫州’這個名字極具戰略意義。它能淡化原有的地域界限,消除洛州與凱豐合並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地域爭議和心理隔閡。以一個全新的、富有曆史底蘊的名字開啟城市發展的新篇章,有助於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而且,‘豫州’之名在全國乃至全球華人圈中都具有較高的認知度和認同感,有利於提升城市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投資與人才,為城市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相較於‘中原市’,‘豫州’更具曆史文化韻味,不會給人過於直白、現代化的感覺;對比‘凱豐’,它又跳出了單一城市的曆史局限,站在更宏觀的華夏文明角度。所以,綜合考量,我認為‘豫州’是洛州與開封合並後城市命名的不二之選。”

是繼續用洛州的老名字,還是用凱豐、中原、豫州?這一下四個名字擺在了常委們的麵前。

“對於洛州和凱豐合並後的新城市的名字,同誌們還有什麼想法和意見?”高山青微笑著問大家。

看大家都沒有說話,高山青說:那我們接下來就討論新合並後的洛州和凱豐,是繼續用洛州的名字,還是用凱豐的名字,或者是用中原和豫州?

通過了今天的會議議程,現在討論合並後的城市名字,常委們都輕鬆多了。

取什麼名字都不會傷了和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