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高拱與趙貞吉互相傾軋,陳以勤作為高拱舊僚和趙貞吉的同鄉,難以保持中立,恐遭兩黨敵視,上書引疾求罷離去。】
【張居正看著京城內,看著高拱一黨與趙貞吉一黨的決戰,趙高二人分彆指揮各自的手下,列出對方各種罪狀。】
【雙方的言官,都在明穆宗朱載坖麵前彈劾與指責對方的不是。】
【這個時期的大明朝的官員,無論怎麼爭,無論是誰獲得最後的勝利,還是在於皇帝的選擇。】
【兩黨之爭,即是權又是利,而高拱和趙貞吉兩人之爭,同樣如此。】
【高拱與趙貞吉兩人,誰與明穆宗朱載坖之間,疏遠疏近,一目了然。】
【最終,趙貞吉在離去之前,給明穆宗朱載坖留下了一封書信。】
【並在信中言道:臣自掌管都察院以來,隻有考察一事與高拱相左,至於其他事情,臣不能一言,有負天恩。】
【臣歸鄉之後,如果高拱還在內閣,望陛下收回吏部大權,否則高拱將會廣樹眾黨!】
大明宣宗界。
明宣宗朱瞻基:“大明王朝的權利真是個好東西,先是嚴嵩與徐階爭,然後是徐階與高拱爭,再然後是高拱與趙貞吉爭。”
“但後世的這幾個人,不管怎麼爭,他們都沒有解決掉大明王朝在不斷衰落與腐敗的問題。”
“他們所列舉的罪狀,都不是過他們在進行黨爭時的籌碼罷了?”
“他們在都贏了黨爭時,有想過為大明王朝解決最實力的貪汙腐敗的問題嗎?”
“或許這幾個人當中,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想過,大明王朝有一天,會因為貪汙腐敗而滅亡吧?”
此時明宣宗朱瞻基的提問,同時也是他在思考的問題。
在太祖皇帝治理的時候,那麼嚴苛的刑法下,仍然有貪官汙吏的存在。
難道是因為大明王朝官員的俸祿太低了?還是因為處在小冰河時期下,擔心自己的糧食不夠,才會使貪汙腐敗如此嚴重與規則化的?
這一期天道盤點結束之後,他明宣宗朱瞻基第一個要與所有大臣討論的問題,就是這大明王朝貪汙腐敗的問題。
.....
【陳以勤走了,趙貞吉也走了,此時的內閣中,就剩下李春芳,高拱與張居正三人了。】
【張居正知道,此時的高拱,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不畏懼權勢,不依附權勢之人了。】
【因為此時的高拱,已是成為那個他曾經所諷刺過的人(嚴嵩)了。】
【這一次,他張居正也更加理解了當初徐階,為什麼沒有為楊繼盛出力了,因為此時張居正也走上了,徐階曾經在走的路上了。】
【由於高拱與張居正,在裕王府裡一起共過事,兩人之間的私交關係還不錯。】
【並且在高拱重回內閣之時,張居正也為高拱出過力,在高拱取得黨爭的勝利之後。】
【張居正依然保持著與高拱,兩人平時往日一樣交好的關係中,沒有回避,也沒有太刻意的去迎合與奉承。】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咱沒有記錯的話,這個張居正,當初還寫過長信罵過徐階的吧?”
“現在就連這張居正,也開始走上徐階隱忍的道路上了。”
因為張居正是被天道指明為大明王朝續命七十年之人,縱然現在還不知道,張居正是如何為大明續命七十年的。
但明太祖朱元璋從一開始,就對張居正充滿了好奇的情況下,也同樣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好感。
就連張居正,都不得不隱忍了起來,這隻能說明,後世大明王朝的黑暗,遠比他朱元璋所預料中的,還要黑暗與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