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考成法:大明官場內卷的時代(1 / 2)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後世大明王朝的督察院,與大唐的禦史台中的察院相差不多。”

察院負責:掌分察百僚,巡按州郡,糾視刑獄,肅整朝儀。

此時唐太宗李世民,考慮的是,大唐王朝的朝廷製度與大明王朝時期的朝廷製度,是有明顯的不同的。

因為,大明王朝沒有藩鎮與藩將製度。

並且,唐太宗李世民也看出來了,大唐王朝的武將地位,要比大明王朝時期的更高。

若是大唐王朝,也使用這張居正的考成法的話,最起碼要進行過一次優化之後才可以推行。

畢竟大唐王朝的情況是與後世大明王朝的情況是不同的。

在第三期天道盤點中,大唐王朝在後世所發生的安祿山叛亂,就是因為藩鎮的藩將權力過大導致。

以至於大唐王朝在安祿山叛亂過後,就一直存在一個需要削藩的問題。

所以大唐王朝,要不要啟用張居正的考成法,那也是在大唐王朝解決了後世藩鎮藩將權力過大的問題之後,才會去考慮了。

......

大漢武帝界。

二十五歲的漢武帝劉徹:“大漢王朝並沒有後世大明時代的都察院,但大漢王朝的禦史大夫,主要職責也是監察百官和輔助丞相處理政務。”

“後世的大明王朝,沒有宰相之職,似乎朝廷中也沒有人是三公之職。”

“若是大漢王朝,想要使用張居正的考成法,那就相當於將禦史大夫監察百官的職能,給獨立出來,成立一個新的,隻需要對皇帝負責的官職部門。”

不管是內閣製度,還是考成法,都讓漢武帝劉徹動心。

而最讓漢武帝動心的,就是後世大明王朝的都察院,這一個隻需要到對皇帝負責的部門官職了。

都察院的官員,在各地巡視,就代表著皇帝的眼睛在巡視。

雖說都察院的撫按,在後世大明王朝之中僅是一個七品的官員。

按品級看,這七品官員,似乎不算多大的官員。

但是它擁有監察權,這可是實權,更重要的是,它是代表著皇權的,這就足以讓眾多皇帝們都心動了。

大漢王朝,宰相一職,那真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宰相的好壞,有沒有異心與私心,在很多時候,真的隻能看人品。

有了一個隻對皇帝負責,並且負責監察百官,以及能製衡宰相的官職製度,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情...

......

大秦始皇界。

秦始皇嬴政:“後世的大明王朝,是因為貪汙腐敗嚴重而亡的,那就不能代表,其它王朝時代。”

“以及在這一世時裡的大秦帝國的時代,就沒有貪汙腐敗的情況出現。”

“這個張居正發明的考成法,似乎一直被後世人所使用,那就說明這個考成法是有可取之處的。”

“在華夏千古中,好的朝廷製度,大秦帝國時代為什麼不能使用?”

“還有,這個隻需要對皇帝負責的都察院,也一樣可以進行考慮與研究的。”

......

此時的諸天萬界下,無數帝王都在根據自身所處的時代,開始考慮起,在他們統治的時代下,考成法與都察院,能不能適合的問題了。

畢竟,貪汙腐敗,在華夏千古的曆史之中,是每一個王朝都存在的問題,隻是它們的問題,可能沒有大明王朝那麼嚴重罷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