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能說明,他們所在的王朝帝國時代下,就沒有貪汙腐敗。
都察院,是代皇帝監管朝廷百官,而考成法不僅能監管整個朝廷百官,又能監管起都察院。
除非都察院與朝廷百官沆瀣一氣,狼狽為奸,一同欺瞞皇帝,才能對考成法的賬簿做假。
華夏千古曆史中,除了大明王朝與大清王朝有內閣製度之外,其它王朝時候都沒有內閣這一個製度的。
那麼其它王朝在使用考成法時,隻需要將屬於內閣的賬簿,直接交由給皇帝保存,那朝廷的所有官員,以及都察院,就無法做假與欺瞞皇帝天子了?
......
【張居正將考成法的第一年度的總秦疏,呈給兩官太後之後。】
【在朝會上,都察院的左右都禦史(正二品),以及都察院,能進入朝會的所有禦史,都遭到了兩宮太後的怒罵與質問。】
【就是在這一次朝會上,大明王朝的眾多高級官員看清楚了,張居正所處的位置,並不是站在他們這些大明官員的利益上。】
【也正是這一份,考成法的第一年度的總秦疏,讓兩宮太後嘗試到了皇權至上的滋味,也更加決定了擁記張居正執掌大明內閣首輔的位置。】
【不少官員,在私下怒罵張居正是第二個嚴嵩。】
【而張居正真的是隻想做第二個嚴嵩嗎?】
【張居正在大明朝廷上,雖有以他為主的朝廷勢力,但張居正自始至終,都沒有結黨,拉派的想法。】
【考成法之下,能者上位,庸者退場。】
【整頓吏治,並不一定需要用強硬的手段來實現,在強硬的手段之下,隻會激起更大的抵抗與反擊,隻有柔刀溫割,才能悄無聲息地剔除掉大明官誌上的積弊。】
【當對手發覺時,已為時晚矣...】
【萬曆三年(1574)的這一年,張居正仍舊沒有去監督考成法的執行與推行,而是將張四維調入內閣。】
【讓呂調陽與張四維負責,監督考成法的執行與推行。】
【此時的張四維,早已對張居正馬首是瞻了,並且也有資曆與足夠才能稱職,否則早就被清離大明官場了。】
【或許張居正並不知道,此時的張四維也學會了隱忍,也明白了張居正的政治意圖,所以極力擁護張居正。】
魏公曹操:“好家夥,這後世大明王朝的官員,一個個都是學隱忍之道的嗎?”
唐太宗李世民:“後世大明王朝文官的位置,都是由這些特彆會隱忍與內鬥之人給提高的嗎?”
明成祖朱棣:“這些人的心眼真是太多了,一群頭腦簡單的武將,在後世的官場上,哪裡能玩的過他們?”
......
【萬曆三年(1574)的這一年,才是張居正對大明官場的整治的開始,而這個整治,同樣也不需要到張居正親自動手。】
【張居正雖然不去管,但已經嘗試過皇權的權力的兩宮太後,卻都在極力的推行考成法的製度。】
【同時,此時大明官場之中,那些有能力,敢實乾的人,並且想通過考成法上位高升的人,亦是大有人在。】
【而在華夏千古曆史中,屬於大明王朝的萬曆中興,也正式從這一年正式的拉開了帷幕。】
【什麼是吏治清明?】
【所謂的吏治清明,絕非朝堂上人人掛著清正廉潔的幌子,口頭高談闊論,粉飾太平的口號。】
【也不是衙門卷宗裡,樁樁件件皆記錄,毫無破綻的條理。】
【隻有大明的官員,收起往日的慵懶懈怠,卯足了勁兒要在新政下嶄露頭角時,才有可能實現。】
【張居正想要的是,為大明官者,要心懷敬畏,敬畏國法、敬畏民生,敬畏皇權,朝堂之上,朝堂之下,所言所行皆能經得起審視與評判。】
【萬曆四年(1574)正月,在結算萬曆三年的所有財政收支時,大明王朝的國庫之中,竟然能盈餘七百萬多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