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他以窮苦百姓的出身,取得天下之後,自然對豪強劣紳不會有太多的好感。”
“而後世張居正所在的時代,已經是華夏中原一統的時代。”
“並且在他所在時代的朝廷之中,文官比武將的權力更大,所以張居正才敢如此。”
“吾等東吳,北方有魏國一直虎視眈眈雄踞中原。”
“而在西邊的蜀國,更是雄心壯誌,一心想光複漢室,他們兩家的野心,豈是後世塞外蠻族可比的?”
“況且,吾等東吳,自霸王項羽起,東吳的軍隊,多是由將領自行招募和統領的。”
“東吳將領所率領的士兵,往往是其家族的部曲,或是家族子弟所組成的。”
“並且也一直在遵從,在霸王項羽起兵時留下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將領死後,其部隊由家族子弟繼承的傳統。”
“陛下,若是想對東吳,啟用後世張居正之法,與明太祖朱元璋的創立的製度,恐怕會動搖東吳的根基與安穩。”
吳大帝孫權皺眉,顧雍的意思很明顯。
明太祖朱元璋敢對大明王朝的士族的土地動刀,那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本身就是窮苦百姓出身,並且還打下了整個天下。
所以明太祖朱元璋,才敢對士族的土地動刀。
而你孫權,打過勝仗嗎?
一座合肥城,去了幾次都攻破不了,如何敢與明太祖朱元璋相比?
最重要的點是,你孫家的在東吳天下,還是依靠東吳的世家大族才能穩定下來的,想想你大哥孫策,是怎麼死的。
現在你孫家在東吳做大了,你孫權可以殺幾個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
但是你想動世家大族的根基,那就看你孫權的天命,能不能比你大哥孫策的命更硬,
以及,有沒有明太祖朱元璋那樣的實力,魄力,魅力與能力了。
還有這些年來,東吳多地的叛亂與動亂,都是誰幫你平定的?
你孫權,突然看到天道盤點出來的後世法,有利於你們孫家的權力集中與統治就想使用?
你孫權想卸磨殺驢,想讓他顧雍當這個惡人,他顧雍寧願不乾這個東吳的宰相...
最後,吳大帝孫權臉色在陰晴變化過後,哈哈笑的說道:“後世張居正之法,未必適合於當下時的時代。”
“朕有此一問,主要是在擔心,那蜀國的諸葛亮,會不會使用這張居正的後世法。”
“東吳與蜀國,雖是名義上的盟友,但荊州與夷陵之仇,實在讓朕,時常會在夢中驚醒,在麵對時常會有滅國的危機,朕是真的不敢有一絲的懈怠。”
“元歎之見,也乃是朕之意。”
“麵對,這一世的天下局勢,吾等東吳,先靜觀其變,再做商議也不遲。”
“不過,元歎在這一世裡,對蜀國的探子情報,朕還是希望由汝來負責。”
“而且,天下之大,又豈止中原?”
“南海之下,還有諸多島嶼,東吳水軍乃是當世天下第一水師,多建造一些海上大船,問題應該不大吧?”
見孫權,轉了個彎之後,又把問題丟給了自己,顧雍隻好先應了下來。
孫權的意思也很明白,如果在這一世裡,蜀國的諸葛亮,通過變法與改革,讓蜀國強大起來後,你顧雍急還是不急?
若是諸葛亮,通過變法與改革,在這一世裡複興了漢室,你顧雍與東吳世家大族的土地,還是會被諸葛亮編製成《魚鱗圖冊》的。
至於,建造海上大船,那是孫權給他自己,以及孫家留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