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在於險山地區的民兵,隱蔽在山穀兩側,同時在關鍵位置布置了火器,如虎蹲炮等。】
【虎蹲炮是由戚繼光,在明朝嘉靖年間發明與改進而來的大明小型火炮。】
【虎蹲炮首尾長約2尺,周身加了7道鐵箍,炮頭由兩隻鐵爪架起,另有鐵絆,全重36斤左右,因架防在地,形似猛虎蹲坐而得名。】
【由於虎蹲炮重量輕,體積小,適合在山嶽,森林,水田等複雜地形以及艦船上作戰,還可由騎兵用戰馬馱帶,機動性強。】
【並且操作簡單,發射前隻需用大鐵釘將炮身固定於地麵即可。】
【虎蹲炮可裝填多種彈藥,常見的有小鉛子,大鉛彈等。】
【小鉛子每枚約5錢重,一次裝填100枚左右,上麵再用一個重30兩重的大鉛彈壓頂,在有效距離與範圍之內,一炮下去,可以大麵積的殺傷敵人。】
【而缺點,就是裝填的步驟較多與小心,確保彈丸放置正確,不能堵塞炮膛。】
【同時,也需要精細製作的火藥(火藥一詞與相關內容,在所有世界下,都會被天道所屏蔽。),火藥量需要嚴格控製,過多可能會炸膛,過少則會影響射程和威力。】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原來戚繼光,也是大明時代的火器發明與改進的大師。”
“怪不得之前天道會盤點戚繼光在被彈劾陷害之後,大明的火器革新改進就會停滯了。”
“看來,這戚繼光真的是一心忠於大明王朝,可惜了。”
“不過,這後世火器的原理,似乎是爆竹有些相似。”
“朕記得,曾經有人跟朕提起過,在瀏陽有一個叫李畋的人,製造了一種叫爆竹的新奇之物。”
“由於瀏陽地區年旱澇大災,李畋突發奇想,想通過製造巨響來驅趕災禍。”
“於是李畋,便將竹筒填滿黑色的火藥,安上藥線,點燃後響聲宏大,便就有了這爆竹一物。”
“今天的天道盤點結束之後,看來是需要將這瀏陽的李畋召見詢問清楚才行。”
......
大秦始皇界。
始皇帝贏政:“那黑色的粉末是何物?它就是後世火器的關鍵嗎?”
......
天道畫麵之中,第一次出現後世火器的裝填畫麵,立即就引起了無數前朝時代皇帝們的關注。
並且都想知道,那黑色的粉末是何物,又如何得來...
【當李成梁設下的埋伏,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李成梁立派出小股偵察明軍作為誘餌,也山巡邏,引起土蠻騎兵追擊,再佯裝不敵後,將其引誘入。】
【當土蠻部騎兵追擊誘餌明軍進入山穀後,李成梁一聲令下,山穀兩側的民兵弓弩手先發動攻擊,箭如雨下,打亂了土蠻部騎兵的陣腳。】
【緊接著,火器齊發,虎蹲炮的轟鳴聲在山穀中回蕩,土蠻部的騎兵與馬匹在猝不及防之下。】
【直接就被虎蹲炮打得人仰馬翻,受驚的戰馬更是驚慌無比,四處亂竄,整個蒙古騎兵立即陷入混亂當中。】
【李成梁親率部隊士卒,亦在同時,從正麵和側翼同時發動攻擊。】
【明軍步兵手持長槍,大刀等兵器,衝鋒而下,直接與蒙古人近身搏鬥,騎兵則從側翼衝擊土蠻騎兵的陣型。】
【經過一番激戰,土蠻部騎兵損失慘重,大敗而逃。李成梁指揮明軍乘勝追擊,進一步擴大戰果。】
【最終險山之戰,李成梁取得了大勝,並擊退了數倍於明軍的土蠻騎兵。此役的大捷,也讓李成梁在大明遼東軍中聲名鵲起,名聲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