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同化與融合(1 / 2)

此外,匈奴的社會製度和文化傳統也對農業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

例如,匈奴社會實行的是部族製度,缺乏統一的管理和規劃,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製約了農業的發展。

再者,匈奴沒有合適的耕種農具,也沒有水利條件,更沒有施肥灌溉的技術與概念,甚至,完全不知道他們的地域適合什麼樣的農作物。

所以,匈奴的農業是相當落後的,他們的農作物隻有小麥、大麥而已,且種植下去之後全靠老天賞飯吃。

因此,張鈺瀾毫不猶豫的進行改革,大力發展農業。

畢竟,匈奴這塊肥沃的土地可不能浪費了。

結合匈奴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張鈺瀾選擇種植耐旱作物。

匈奴地區常常麵臨乾旱等自然環境的挑戰,選擇耐旱性強的作物是非常重要的。

而小麥、大麥、粟、黍等糧食作物都具有較好的耐旱性,適合在匈奴地區種植。

其次是高營養價值的作物,由於匈奴人以遊牧為主,缺乏穩定的糧食來源,因此種植高營養價值的作物可以彌補其食物供應的不足。

而豆類作物(如黃豆、綠豆等)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能提供非常豐富的營養,且匈奴肥沃的土地也很適合豆類作物。

還有飼草作物,匈奴人以畜牧業為生,種植飼草作物可以滿足其牲畜的飼料需求。如燕麥、草坪草等都可以作為優質的飼草作物。

有了源源不斷的草料,規模化養殖也將更為穩定。

當然,也少不了經濟作物,如棉花、亞麻等,不僅可以作為紡織所需的原料,也能增加匈奴百姓的經濟收入。

最後是蔬菜和水果,雖然匈奴地區的氣候條件較為惡劣,但仍然可以種植一些耐寒、耐旱的蔬菜和水果,如洋蔥、蔥,蒜,蕪菁等,以豐富匈奴人的飲食。

蔥是一種耐寒性較強的蔬菜,適合在匈奴地區種植。它既可以作為調料使用,也可以作為蔬菜食用。

蒜同樣是一種耐寒的蔬菜,適合在匈奴地區種植。蒜具有很強的抗菌能力,對於匈奴的遊牧民族來說,可是必不可少的儲備食品。

蕪菁是一種根莖類蔬菜,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它是匈奴地區種植的主要蔬菜之一。

(注:蕪菁,也被稱為蔓菁、大頭菜、圓菜頭、圓根、恰瑪古等,是十字花科、芸薹屬的一種蔬菜。

成熟的蕪菁根部呈球狀,肉質柔嫩緊密,既可以炒食、煮食,也可以醃漬。)

而水果的話,葡萄,西瓜,棗和梨都非常適合匈奴的一些地區氣候與環境。

有了田猛帶領的三萬農家弟子,寧戎的農業發展的較為順利。

見到如此大的改革與變化,寧戎的百姓們也不再排斥大秦人,他們漸漸接受了大秦所帶來的經濟,教育,還有文化所帶來得改變。

同時,他們也深刻的感知到,如今的寧戎比以往的匈奴確實好很多!

他們不僅有穩定的生活經濟來源,更享受與秦人同樣的福利待遇。

張鈺瀾不僅主張一視同仁,更讓他們享受與秦人同等的福利,當然,也製定了同等的法律來約束所有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