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稷問過淳於越,一卷竹簡價值幾何?
正常一卷四十簡,一簡可書二三十字,大概能書千字,值六十錢,相當於兩石粟米。這價錢彆說尋常百姓,便是小吏也扛不住。而且這還算正常的,有些更是大賢之言,價格更是無法估量。
就按正常來算,六十錢也是天價了。
按照淳於越的說法,他平時就在博士館裡頭白嫖。博士館內有天下藏書,想看就能看。但要自己買的話,萬萬是買不起的,有些更是大賢親筆孤本。他就屬於在書店裡頭隻看不買的那種。
淳於越不懂活字印刷術的意義,白稷清楚。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育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手上家夥事不齊全就彆想搞好教育。
現在掌握文事的,九成九都是勳貴之後。就說張良,他祖上五世相韓,出了名的老貴族。底層的黔首苦哈哈連飯都吃不飽,還要什麼自行車?
學習?學個屁!
唯貴族血統論,很難長久。且不說皇帝,光是未來秦國需要的人才都不夠。科舉製一直延續到後世,自然是有其意義。去除部分暗箱操作,也算給了很多人一個公平上升的機會。有能者居之,這才是好事。
現在想要出仕,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為勳貴食客,若能展露頭角興許就能出仕。
說白了,掌握權還是在勳貴手中。如果白稷現在主掌科舉製,隻怕會被無數勳貴所反抗。即便他是神()仙,也會成為無數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白稷倒是無所謂,反正他活的時間長。
科舉製先不著急,先普及教育搞學校才是真的。
彆的地方管不著,涇陽先搞起來。
看著那些流著鼻涕泡的稚童,天天光著腳丫子到處亂跑。有的釣魚,有的拾草,白稷鼻子就有些發酸。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也是這麼過來的。
白稷做這事,並非是突發奇()想。
前幾天的時候,徐福救了個六歲的稚童。在山上砍柴的時候,因為肚子餓誤食了顆毒蘑菇。得虧是送來的早,給稚童緊急催吐後,灌服湯藥這才救了回來。
那天白稷想了很多,而後便決定普及教育。土豆,隻能讓他們填飽肚子。他們若是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得去學習。
淳於越顫顫驚驚的刻著字,他的刀工很不錯。刻的字都很大氣,看著就舒服。
白稷輕飄飄的如鬼魅般坐在他後麵,“老淳,秦國的啟蒙篇,你知道嗎?”
“知道,以三人為主。”
談到這個問題,淳於越瞬間不困了。
“秦推行小篆後,分三人著。前中車府令趙高所做《爰曆篇》,太史胡毋敬《博學篇》,丞相李斯著《蒼頡篇》。”
“你有竹簡嗎?”
“額,這些皆是啟蒙篇,越未有。”
靠,要你有何用?
“不過,越倒是還記得《蒼頡篇》。”
淳於越很喜歡欲揚先抑這套,前麵先扯一大堆,後麵再來個‘不過’。
“來,念兩句我聽聽。”
淳於越擼起袖子,放下手中筆刀,清了清嗓子。
“蒼頡作書,以教後嗣。幼子承詔,謹慎敬戒。勉力諷誦,晝夜勿置。苟務成史,計會辯治。超等軼羣,出尤彆異……”
大概一千來字,讀起來倒是還算通順。就是有些字讓白稷都有些懵,屬於古字。剛開始白稷想過推行簡體字,後來想想還是算球。
秦國推行小篆才兩年時間,他又把小篆給推了,要普及簡體字。彆的不說,光是淳於越估計就想要拿刀砍死他。
他們好不容易適應小篆了,又得學簡體字?
算了,還是消停點吧。
講道理的話,白稷是覺得作為啟蒙學還是《三字經》《千字文》更合適些。隻要適當的把裡麵部分內容刪減掉,還是可以的。
《蒼頡篇》不差,隻是有些語句頗為晦澀。
白稷本身就會一點,加上現在也有啟蒙篇,兩本書加起來才值兩千,白稷現在一天修煉消耗的就得要三四千點。
係統商城裡的東西應有儘有,根據秦國現有水平和實用價值來定價格。打個比方,白稷花費大價錢買了《千金方》後,很多醫書的價格都隨之暴跌。
……
……
又過了幾日後,徐福的親眷也都來至鹹陽。
加起來三四十人,有男有女。
還有一罐豆腐,這是琅琊某地裡正宵翁所贈。當然,經過這段時間的發酵後已經臭了……
白稷把罐子打開後,臭的尚牛差點一劍劈下。
還說肯定是賊子送糞來,故意侮辱白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