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種樹育人,臭豆腐(求首訂,4!)(2 / 2)

這事兒純粹是誤會,包括白稷也沒想到宵翁竟然能依靠自己捯飭出臭豆腐來。按照宵翁的說法,這豆腐不耐儲存,天氣炎熱過幾天便會發臭。

有村民覺得這臭豆腐丟了可惜,秉持著節約糧食的原則,咬咬牙就自己用羊油煎著吃。撒上鹽巴蔥花,再加點老陳醋,沒想到味道竟然還不錯。現在臭豆腐已經成了當地的一道特色,備受歡迎。

甚至有大商專門要求,這豆腐不臭不要。

白稷把罐子合上,麵露苦笑。

他犯了個先入為主的觀念,覺得自己不普及,黔首就不會做。實際上,後世吃的很多東西都是古人一代代傳下來的。

白稷當時走的匆忙,並未說過臭豆腐這茬。但是,宵翁他們靠著智慧依舊做了出來。或許隻是偶然巧合,但卻又有其曆史必然性。

徐福親眷不算多,都是徐氏一族。所以,白稷特彆給徐福放了一天假。經過詢問後,徐福的老媼在路上的確患了熱疾,有位自稱黃石公的老人留他們暫時落腳,還給她治病,隻是白稷給的玉佩遺失了。

黃石公,其實是黃庭堅的代名,也就是墨家巨子。曆史上張良曾說起過自己遇到黃石公,而後圯上受書,其實這隻是為掩飾自己身份虛構的。

張良為外放靈子,而《素書》則是隱靈教秘籍。為了正當獲得《素書》,所以編撰了這個故事。隱靈教對外放弟子有嚴緊規定,一為不能外涉隱靈教秘密,二來必定要功成身退。

再說劉邦後來與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刑,盜者治罪。實際上,這是秦墨之闔。

正如黃天瓊所言,徐福親眷並無事。並且,他們從始至終都是不知情的。黃庭堅的自報家門,也是令白稷落實了心中的種種猜測。

通過其親眷,白稷對琅琊也算有所了解。現在豆腐已經成為了一道產業鏈,很多黔首因此受惠。

商賈南來北往,將菽豆運送至琅琊。而後,宵翁他們則會做成豆腐,儲存起來後再由商賈運送出去賣臭豆腐。

宵翁也未曾違背白稷的意思,從未藏私。很多黔首來拜師學藝,宵翁也不收他們的錢,慷慨傳授。

想要富裕,那生產力就得跟上來。

“待會送廚房去,做個油炸臭豆腐。”

尚牛捂著鼻子,眼睛瞪直,“君上萬萬不要想不開啊!”

“滾蛋,待會你彆吃了。”

白稷狠狠啐了口。臭豆腐是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正好現在小辣椒也有些熟了,剁碎了拌著吃肯定好吃。

尚牛隻得乖乖捧著瓦罐,憋著氣便朝廚房走去。反正他是死活不明白,白稷怎麼會對這種東西感興趣?這玩意兒能吃嗎?

不吃不吃,就是站外麵跳下去,跳河裡去,尚牛也不吃一口臭豆腐。

……

白稷也是讓禾苗幫著安排。現在禾苗儼然成了府邸的小管家,淳於越雖然是名義上的管事,但很多事情還是由禾苗負責的。

徐福親眷就這麼些人,舟車勞頓也不容易。先讓他們好好休息會兒,到晚上的時候再加餐。上次白稷給了徐福選擇,他選擇留在府上,跟著白稷。

這些日子徐福表現的也是可圈可點,全心全意鑽研醫書,也救了不少人。白稷也願意給徐福個麵子,把他親眷都安排妥當。改天再找喜商量下,把他們戶口遷至涇陽,再建個宅子。

……

捯飭半天後,淳於越字也都刻好了。刀工還是可以的,白稷用印泥試了試沒什麼問題。隻不過,才用火一燒就不行,白稷稍微炙烤下後就直接開裂。

失策了!

他記得畢昇用的是膠泥,也就是廣義的黏土。而他當時沒要求,淳於越就從菜圃裡挖的泥巴。

看著字坯開裂後,淳於越就意識到了不妙。這可是他辛辛苦苦刻了三天時間的成功,足足有上千個字坯。

“老淳啊……這幾天你做的不錯,不過這泥巴不行,一燒就裂,這是沒法做活字印刷的,得用膠泥黏土製成才可以。”

“所以……”

“所以,重刻吧!”

淳於越腳一軟,當場昏死過去。

“快,拿盆涼水來!”

“千萬彆讓他昏過去。”

白稷剛說完,淳於越嗷的一嗓子就站了起來。

禾苗都看懵了,白稷這又施的是什麼仙法?

都昏過去的人,一聽涼水就好了?

……

……

涇水亭外,一列華貴的車隊晃晃悠悠的駛來。

最前麵的馬車內坐著兩人,皆是頭戴玉冠,衣著華貴。

年長者,約有二十四五。

年少者,十歲出頭。

“皇兄,到涇水亭了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