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照耀下,秦始皇仔細觀察著馬鐙馬鞍。
而後,商季再次上馬演示了番。騎上馬的那刻,秦始皇便發現馬鐙的妙用。本來雙腳立地,戎馬疾馳無法保持平衡,隻能夾緊馬腹。主要力量集中在下半身,對騎術要求極高。
有了馬鐙後,雙腳有了支撐點,直接解放雙手。人馬合一,在馬背上隨意施展。戰馬疾馳中,商季彎弓射箭,五十步外精準命中火把。
“彩!”
秦始皇豎起大拇指,給商季點了個讚。
“馬鐙為鋼製成,馬鞍則為樺木輔以獸皮。”
王翦在旁解釋,“臣親自試過。馬鞍兩頭高,坐在上麵可固定位置,防止自馬背摔落;且有獸皮鋪墊,坐在上麵更舒服。”
這些皆是王翦的親身感受。他曾見人操練騎兵。有些大頭兵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運氣好點也就淤青,差點的就是傷筋動骨,死了的都有。
“好東西,真是好東西!有馬鐙和馬鞍在,朕可操練支銳騎,殺入草原,飲馬翰海!”
一邊走一邊聊。
甚至已經開始幻想著馳騁草原,策馬奔騰。
顯然,兩人都聊嗨了。
“太師辛苦了。連夜奔波告知朕這消息,今晚可留宿鹹陽宮。”
“翦已找到落腳之處,多謝陛下。”
王離便在鹹陽,有著專門的府邸。
“其實,還有一事,在翦看來可能更重要!”
“何事?”
“武廟!”
……
……
次日,廷議。
秦始皇精神抖擻的坐好,朝臣皆已正坐。見他臉上滿是笑容,有幾個大臣皆是鬆了口氣。這可是個好兆頭,說明今天皇帝心情好,他們壓力小點。這兩天廷議,皇帝就沒露過好臉色。
雙方各執己見,從口水仗演變成真人PK。你來我往,打的那叫個酣暢淋漓。而後皆被叉出去,沒上笞刑就算好的。
秦始皇一宿都沒怎麼睡,一早便已起來。跑了小半個時辰,美美的泡個澡。而後還吃了點從王翦手裡坑來的菱角糕,搭配上蜂蜜水,舒坦的很。
李斯清了清嗓子,看了眼馮去疾。正準備上台演講發表看法的時候,秦始皇便抬手打斷了他的持續施法。
“昨日國師提起一事,諸位聽之。”
李斯隻得無奈重新正坐於蒲團上,雙手握著玉圭。沒辦法,國師就是天,萬事都優先。秦始皇都要演講了,作為臣子肯定得讓他先來。
“國師言:感五百載,列國征伐,宿怨難消。諸子百家,群雄逐鹿。孫子著書,強吳伐楚。秦武安君,長平之戰,大敗強趙,屢立戰功,無一敗績……”
這篇長篇大論足足有五百多字,全都是白稷所做。寫完後還給淳於越瞅瞅,然後再由他稍微修改了下。
所提到的名將謀士足足有三十六位,囊括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大賢。類似於孫武,吳起,管仲,白起,廉頗,李牧……諸如此類。…
武廟的出現,便是肯定列國大賢名將的功績,列國皆有。作用很簡單,平息各國宿怨。這招在後世某個朝代就曾經用過,效果也還可以。
秦國是勝利者,人數自然最多。像是王賁,王翦,白起三人肯定得入武廟,而且排名還很高。另外就是蒙驁也入武廟,作為蒙恬大父,肯定得給蒙氏一族一個麵子。
“五羖大夫百裡奚,穆公賢相,百世賢臣!”
“上卿由餘,定霸功臣,並國十二,開地千裡,稱霸西戎!”
“商君變法,立軍功製。商君雖死,律法長存。”
……
擲地有聲,朝臣們麵麵相覷,隱約猜到了些。
“吾觀天象,紫氣東來,紫微星明。秦並六國,順天而行;泰山封禪,大勢所趨;琅琊勒石,彭城泗水,得天子鼎。”
“列國黔首,皆為秦人。率土之濱,皆為秦土。吾觀列國紛爭,以作武廟;祭諸夏先烈,武將謀士。願諸夏大同,再無紛爭。”
竹簡放下,廷內寂靜無聲。
大臣們麵麵相覷,皆是透著駭然。
意思已經很明確了。作武廟,將列國武將謀士納入其中。秦國以勝利者的身份祭祀他們,屬實罕見。說白了,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令黔首歸心。
你看,雖然咱們曾經是敵人,我們老秦也將他們祭祀,追封其爵,善待後人。所以,咱們以後和睦相處,都是秦人,皆屬諸夏。
即便是在作秀其實也足夠了,最怕的是連作秀都不肯去做。這麼做肯定無法讓所有黔首歸心,但隻要有部分人認可便足矣。
類似的事情,秦始皇就曾經乾過。武安君死而非其罪,秦人憐之,鄉邑皆祀。始皇思其功,封其子仲於太原,故子孫世為太原人。
這麼做令白氏後人死心塌地為秦國效力,更可以收買人心,讓朝臣放心。隻要有功於秦,皆可得到封賞。看看,武安君死這麼多年,朕也會賜封。就連為朕擋雨的鬆樹,也得了爵位。
“列位有何看法?”
“臣以為此舉不可!”
李斯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跳出來搶戲了。憋了這麼久沒戲份,讓他很是受傷。
“何故?”
“作武廟可,當祀秦國先賢。若祀六國武將,秦人必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