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也就這麼傳開了。
商山四皓的名頭也打了出去。
得知有四位博士坐鎮,饒是些官吏都坐不住了。
白稷就不提了,哪怕能學個皮毛也能終生受用。再加上四位博士和當朝大儒淳於越坐鎮,聽說墨家還會帶墨者入秦,超越稷下學宮隻是時間問題。
秉持著早來早享受的原則,這幾日府邸幾乎是被圍了個水泄不通。隻要年齡合適,都可以憑借驗傳免費入學。他們的吃喝住行,皆有秦國負責。
得知此事,不知多少黔首感激的行叩首大禮。且不說束脩,光是學習的花費都是個天文數字。筆墨竹簡,足以壓垮農戶。現在悉數由秦國負責,他們焉能不感激?
為此,以李斯為首的勳貴坐不住了。
得知消息的廷議上,李斯率先站出來開炮。不針對白稷,隻是針對學宮,話裡話外都是不看好。言之: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黔首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
意思很明確,黔首老百姓耕種做工就好,學習這事兒和他們沒關係。秦始皇還沒說話呢,又是一票大臣站出來支持。
包括隗林在內乃至不少博士,都非常認同讚許。都不是傻子,一旦開這特權必會危急他們的地位。貴族血脈,把持文事,便是他們高高在上的資本。白稷不按套路出牌,無疑是得罪了天下勳貴。
還有大臣拿秦國負責全部花銷說事,揚言這是浪費,更是不公。為此,甚至有大臣以辭官為由,希望能阻止秦始皇。
畢竟白稷此舉觸動到太多人的利益,就算他是國師真仙,也不能做的太絕了。說白了他們就是害怕,他們清楚知曉白稷的本事。若讓白稷放開手腳授課,即便不傳仙法,也足以栽培出無數奇才,屆時他們的子孫後嗣該如何?
他們為秦國流過血,他們為秦國立過功。所求無非便是榮華富貴,惠及子孫。勳貴的利益是和秦國綁定的,所以他們願意為秦國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白稷創辦私塾,等同於要狠狠割下他們的肉。遭受反對,屬實正常。
他們清楚知道秦始皇的底線,所以明麵上都很默契的不提白稷,就說書院不行。從各個角度抨擊,總而言之就是不答應。
馮去疾帶著一票大臣站出來駁斥,秦廷上你來我往,好不熱鬨。饒是素來中立的蒙毅都站出來說了兩句,覺得這事其實沒必要太關注。
蒙毅手持玉圭,從容不迫。
“列位可勿要忘記悉數陛下承諾,以封地酬其功。涇陽為國師封地,全權交由國師負責。要做何事,自有其打算,吾等無權乾涉。”
李斯:……
這絕對是一大殺手鐧。
實權封地,獨此一份。
博士周青臣站出來反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便是國師有大功於秦,有封地也不可胡來。有教無類,若有心懷不軌之人當如何?”
周青臣和淳於越很不對付,雖然都是博士,但周青臣有點類似於後世儒家的味道,諂媚惑君,以服務君王為目的。而淳於越就是典型的憤青,很看不慣周青臣溜須拍馬的做派。
不過,這次站在馮去疾蒙毅這邊的更少。他們之前合作站在一邊,是因為利益。現在不發聲支持甚至是反過來幫李斯說話,也是利益。
啪!
秦始皇隨手一丟,竹簡落在台案上,麵色不善。
“陛下息怒!”
百官同時作揖行禮。
“列位爭論不休,可曾想過哪種更有利?”
秦始皇無疑是有遠見的。且說這秦廷上下,年過四十者比比皆是。人老了便會慢慢昏聵,精力不比當年。現在當然還無所謂,可十年二十年後呢?
子承父業,悉數任用勳貴之子?若真這麼簡單,當初他也不會采納李斯的《諫逐客書》。
秦國世居西隅,曾被視作戎狄,不通禮數。沒有足夠的能人,便無法支撐起這秦國基業。秦國若想千秋萬世,最需要的便是人才輔佐。
白稷此舉並非要為自己爭取什麼利益,純粹是為大秦未來考慮。枉這些人皆是大秦肱骨,卻未個人利益爭的麵紅脖子粗,乾涉國政。
秦始皇將書冊抬起,“此為國師所予私塾之策,關係書院乃至秦國未來,汝等自行觀之!”
這份書冊洋洋灑灑三千多字,強調教育對國家的重要性。另外,還有私塾的影響和未來國策皆有說明。
李斯上前拾起書冊,不少大臣悉數湊了上來。
“莫要踩老夫!”
“莫擠莫擠!”
“隴西侯,爾關心此事做甚?”
“還有衛尉,汝看的懂嗎?”
“呸,隻準汝看,不準吾看?”
屠睢麵紅脖子粗,狠狠啐了口唾沫,相當不服氣。他好歹也熟讀兵書,雖然戲份不多,本事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