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十七章(2 / 2)

他見林越不耐煩,抬頭看了旁邊的秦舒林,見他麵露凶光,嚇得連忙低下了頭。他如今供出了秦舒林他被逐出學院的結果也不會改變,說不定還會得罪秦舒林,他背後可是安陽公主啊,他一個平民百姓哪裡惹得起啊。

第二日,謝琰在育英堂裡就再也沒見過李汝信了,看來是自己識趣自己走了。其實,他從這事也能看出些門道,鹿鼎書院雖是學習之地,但也並不是全然不顧的淨土。秦

舒林和李汝信乾的事情一樣,不過秦舒林有後台,而李汝信沒有罷了。

沒幾日,學院裡來了不少的新先生。多是教琴棋書畫的,還有教簫笛塤甚至二胡等等的先生。林越說讓他們隨意選課,以後每逢一、三、九的下午就是選修課的時間了。當然,不願意去的也可以,自己回去讀書習字也可以。

一時間學院眾人都是興致勃勃,聶可奉拉了他想去學簫,謝琰卻拒絕了。比起琴簫,他對於二胡很感興趣,他前世的時候有次在演奏廳裡看著有位大師拉《百鳥朝鳳》,就靠著二胡的兩根弦奏出了百鳥啼叫,鳳鳴玉山的場麵。

由聲入形,由聲入覺,真是奇妙,所以謝琰選擇了學習二胡。來到聽音閣,選二胡的人比較少,謝琰隨便選了一個靠窗的地方坐了。

先生坐在上麵,他約莫三十的年歲,麵容清逸,穿了藕白色的廣袖大衫,峨冠博帶,閉著眼睛眼神。出塵的意態不像是教二胡的,倒像是教琴的。

那先生睜開眼,看見下麵隻坐了幾人,麵色依舊,說:“我喚曾淩,你們叫我曾先生就可以了,我呢教你們二胡。”眾人都乖乖叫了先生好。

接著曾淩又開始講二胡的典故和初學者如何演奏。二胡原本是胡琴的一種,傳入中原叫奚琴,前朝又叫嵇琴,本朝才叫二胡。

曾淩拿起自己的二胡,說:“我先來演奏一小段《清月出雲》,你們記得看我的手法。”曾淩手腕用力一拉弓弦,一曲《清月出雲》被他演奏的遊刃有餘且音色圓潤飽滿,恍若真的清亮的皓月從雲中破出,月色朦朧,夜色如水。

演奏完學子們都被他的技藝所征服,謝琰看了也是不由折服。之後謝琰就打算選修二胡和丹青了,二胡是他願意的,而畫畫則是被聶可奉給拉去的,他選了簫和丹青。

謝琰也不想學多了,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貴精不貴多嘛。

時光荏苒,謝琰也漸漸學習進度開始學五經的時候。這五經分為《詩》《書》《禮》《易》《春秋》。《詩》又稱《詩經》,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

《書》就是《尚書》稱《書》,是古代最早的一部曆史文獻彙編。《禮記》是戰國到秦漢年間儒家學

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

《周易》是占卜之書,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屬於比較玄的著作。《左傳》也稱《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傳》,古代編年體曆史著作。

這五經中每個科舉人要選其中一本為本經,科舉考試也會評為五經魁。曆來選詩經的最多,尚書的其次。因為詩經清雅婉麗,所以選的人自然多,但是因為多有的人反而不敢選了,熱門的東西大家都去選了怕不好出頭。

回了小院子,聶可奉好奇的問他:“你想選什麼啊?《詩經》選的人最多,《易》的最少,要不然你跟我一樣學《易》吧?”

謝琰有自己的想法,說:“我選擇《詩經》。”

聶可奉自己當初就是怕《詩經》選的人多,勸他:“我勸你還是彆選《詩經》了,選其他的都行,《春秋》也不錯啊。”

謝琰搖搖頭,婉拒他:“不用了,我打定選《詩經》的主意了。”聶可奉看他堅決,也就沒有再勸了。

謝琰知道選《詩經》也許以後很難出頭,但是他不怕,他覺得自己就是比彆人強,他有這個自信。他對於詩經感興趣,對此也算得上有天分,為何不去試一試呢?

而且若他能在眾多學子中拔得頭籌,那麼他才算得上獨占鼇頭啊!若是這點誌氣都沒有,他還考什麼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