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光宗離開後,他就在不斷的琢磨俾斯麥的話,他說的很對,現在的德國和清國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在北洋表現出1定實力和決心後,估計德國高層會重新審視與北洋的關係。至於曆史上強行租借港口的事件想必不會在發生了。
至於英國嗎,在俄國人表現出對海洋的興趣的時候,英國確實需要北洋來遏製俄國的擴張,但是在英國高層心中,對大清這個睡獅還是相當警惕的,這1點從甲午戰爭結束後,英國對日本迫不及待的援助就可以看出。
英國不希望大清真正的強大起來,畢竟,掌握日本可比掌握大清要簡單多了。
針對這1點,李光宗從最開始就有意識的幫助德國提升實力而這次更是將拉攏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的意圖說了出來。在李光宗的提議下,說不定德國會比曆史上更早出手,從而打英國1個措手不及。
意大利是典型的待價而沽。如果德奧能給出足夠的好處,意大利極有可能加入德奧對英法俄開戰。
雖然人們1直詬病於意大利軍隊的戰力,但殊不知意大利北部的山地對大兵團作戰很不利。
這就是為何意大利可以大力發展海軍的原因。如果在地中海,經過強化的德國海軍和意大利帝國海軍合作的話,怕是英法兩國海軍會壓力山大吧?
至於俄國人嗎?如果李光宗能打贏俄國的話,估計俄國在此次戰爭中的表現不會比曆史上強的!
如此1來,同盟國將在戰爭中占儘上風。
“不行,如果德國太強的話,那麼他戰勝英國後,難免不會再將目光轉移到東方來,而這不符合我國的利益。”
想到這裡,李光宗又覺得,德國也不能做大。約翰牛不是好東西,漢斯也絕非善茬!
歐洲戰爭還是打的越久越好,雙方流血越多,對自己越有好處。既然自己在海軍方麵幫了德國1把擺了英國人1道,那麼自己是否需要在6軍方麵幫幫英國呢?
畢竟1戰的6戰其實就是1場塹壕對峙戰,雙方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所獲得的僅僅是將戰線推進或者收縮幾公裡!既然德國人在海上要占便宜,那李光宗就要想辦法幫助英國在6地上找回來1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