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英國人則是承諾會在3天之內將第1批金錢援助交於北洋。
同時這也代表著李光宗的這次歐洲之行算是畫上了1個圓滿的句號。
此次行程,李光宗可真是做了1次散財童子,錢花的和流水1樣。大量的設備和工程建設讓北洋從戰爭中獲得的賠款1下少了1大半!
幾千萬兩銀子如流水般的花了出去,換的是1個個工程項目和成船的機械設備,大連造船廠終於破土動工了,在聘請來的德國設計師和詹天佑等人的策劃下,這個被後人稱為中/國海軍艦艇搖籃的超大型造船廠終於開始了它波瀾壯闊的1生。
大型船台與之配套的發電站、車間以及相應的生活設施幾乎都是在1片荒野的情況下開始建設,大量的流民通過北洋體係內的運作被送到了遼東。
“我們需要的是工人,1個有責任心,並且對生活有的工人,而不是單純的苦力。”麵對這些大量的勞動力,李光宗對負責相關工作的人這樣說道。
在李光宗的命令下,為工人提供儘可能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就成了工程服務部的重要職責之1,為了儘可能的讓整個工程和所有建設更加透明高效,李光宗還專門成立了兩套監管製度,1套是常駐施工現場的監督局,而另1套則是隨時抽查的流動督察組。
而對於其中1些有些專長或者年紀還小有極強可塑性的人員,李光宗還專門設立了夜校和相應的培訓體係加以培養,對於其中拔尖者,甚至會送到專門的新式學堂進行培養。
大連造船廠隻是李光宗治下的1個工程項目而已,在李光宗控製的4個區域中。除了官方新建的各種工廠外,民間大量資本和金融機構的湧入也為李光宗治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助力。
1座座建築如雨後春筍般的被建設起來。
在這裡,沒有清國政府和腐朽社會對經濟發展的壓製。沒有各種苛捐雜稅,並且有北洋體係內的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和大量的勞動力可以雇傭,而更為關鍵的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以及北洋建設項目的全麵展開,1個龐大的市場正在形成之中。絕大部分產品可以直接就近消化,節省了大量的運輸成本。
可以說,這裡是整個清國最適合商業發展的地方,無數渴望乾出1番事業的年輕人來到這裡。並在這裡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