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實力的差距(1 / 2)

麵對即將展開的遭遇戰,雙方的選擇卻截然相反。

東北軍首先停下來前進的腳步,先頭營立即就地展開部署防線。雖然倉促之間無法構築完備的掩體,但是絕大部分士兵還是利用有限的時間挖出了1個個或淺或深的單兵掩體。

而工兵的弟兄們則幫助機槍組和迫擊炮組構築臨時機槍掩體和炮巢。雙方最多也隻有半個多小時的時間,但是就算如此,位於1線的重火力組依然可以構建1個簡易的半埋式掩體。

在先頭營準備禦敵的時候,兩個跟進的營也開始向兩側迂回。建立兩翼的陣地,1方麵用於防治對方迂回包抄。另1方麵則可以從側翼壓製對方的攻勢。

總體而言,北洋6軍還是傾向於防守反擊,雖說比較保守但是絕對實用,麵對擁有機槍和火炮的敵軍,貿然衝鋒時絕對不可取的。

相對而言,俄國6軍更具有進攻性,不過這種進攻更顯的有些魯莽。或者說俄國6軍的思路還停留在用火炮壓製對手,然後用人海將對方防線衝垮的層麵上。

如果說雙方使用的都是步槍和架退火炮。在這種倉促相遇的情況下搶先發動襲擊確實可以獲得奇效,但是隨著機槍和速射炮這類投送能力超強的武器的大量列裝,人海衝鋒已經顯得相當落5!

雖然俄國人在於日本人的戰鬥中也逐漸意識到了火力支援的重要性,但是在倉促之間,實在不能指望素質低下的俄國軍隊達到北洋6軍的水平。

“武器是戰士的第1生命,在戰鬥中除了自己和戰友,唯1可以信任的就是你手中的武器!所以無論何時都要好好的對待你的武器,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1般。”

這是所有北洋士兵在入5時聽見的第1句話,這也是李光宗想要的,兵不在多在精。

如果沒有良好的素質,就是召集再多的兵源那也是烏合之眾,難堪大用。

就拿1挺機槍舉例,它並不像後世電視劇上那樣直接擺好3角架然後放上槍身就可以大殺4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