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年代被燒了之後,大伯又一點點修補回來。
好在房子損毀不是很重。
除了殘留幾處被燒的痕跡,這些年在家裡人的修修補補下,算是煥然一新。
不僅如此,院裡又新起了幾間房。
大伯每次都念叨現在日子好,欣欣向榮,要感謝國家。
顧明月推開大門,學著這邊的招呼方式大聲喊道“大伯,在家嗎?我是明月,進來了昂。”
說完就往當院走。
現在天熱,各家一般都在院裡吃飯。
顧明月進去時,大伯顧國強正抽著旱煙,大哥顧明偉坐在他旁邊說著話。
二哥顧明中拿著草在編著什麼,身旁跟著個小姑娘眼巴巴地瞅著。
大嫂劉彩霞和二嫂李秀禾正收拾桌子。
顧明月挨個打著招呼,大伯、大哥、大嫂、二哥、二嫂……
這時,從堂屋走出兩個一模一樣的男孩,看到她拘謹地上前喊著“姑姑。”
兩個男孩一個叫顧光榮、一個叫顧光燦,是二哥家的雙胞胎,今年13歲。
二哥身邊的小姑娘是他的小女兒顧光欣,7歲,小名欣欣。
小姑娘被養得很好,白白胖胖,她聲音脆脆地叫著姑姑,卻上前高興地拉著小石頭。
小石頭害羞地和小姑娘嘰嘰咕咕地玩了起來。
也是,兩個小家夥年齡相仿,估計沒少一起玩。
小姑娘衣服上的繡花都和小石頭身上的小老虎如出一轍。
隻不過小老虎變成了小貓咪。
彆說,小姑娘的眼睛長得像二嫂,大大的貓眼,睫毛還密,仿佛自帶眼線,顯得格外靈動活潑。
二嫂的貓眼看著就溫柔些。
所以二哥當初難道是‘見色起意’,這才把二嫂撿回家?
要是顧二哥知道一定喊冤,當初他救人的時候,他媳婦兒已經昏死過去。
當時她全身上下不是泥就是土,頭發也跟狗啃似的,他還以為是男人呢。
要不然也不會直接上手背回家,哪知道洗完之後大變活人,他也很驚訝!
當然,更多的還是嘚瑟,因為他媳婦對他那可老好了。
顧明月並不知道這位二哥內心隱秘的撒狗糧。
卻知道她二哥二嫂的感情確實很好。
這些年原主家的事情二嫂也沒少幫忙。
若是換成彆人家,早就生出間隙,大伯家從未因此鬨過矛盾。
或許也有當年逃荒的影響,二嫂對家裡人很敬重。
她好像喜歡這種圍繞著家庭的平淡生活,不愛串門子,不愛說閒話。
她和大嫂每天除了在地頭上乾活,一般家裡需要女人張羅的事情,都是大嫂主外,她主內。
如果說大嫂像梅花,堅強、果敢。
那二嫂給人的感覺就像杏花,樸實中不失溫柔。
大伯家已經分家,但家裡吃住還在一起。
原主娘提起過,大伯之所以分家就是為了將家裡老三分出去。
好像原主的這位三哥當初為了鎮上的工作,直接入贅到大他三歲的女方家。
要不是大伯以斷絕關係威脅,他們的孩子都不會姓顧。
對於這位相當於倒插門的三哥,原主和他關係一般。
也不是有矛盾,可能更多的是處不來。
這位三哥怎麼說呢,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極端個人主義。
彆看她顧明月自私自利,卻不會為了利益出賣自己或旁人。
她可以自豪地說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靠雙手踏踏實實掙來的。
當然,得算上空間這個外掛,但誰說運氣不是實力的一種呢。
三哥顧明德不是。
他可以為了利益出賣任何東西,好在他還有點孝心,雖然不多吧。
聽說為了不斷絕關係,也曾豪邁地說出‘要是不讓孩子姓顧,他就不娶’的話。
這才讓大伯覺得這個兒子還有救,隻是分了家,沒有將他逐出家門。
顧明月和這位三哥算是半個同類人,她卻覺得顧明德更多的或許是為了麵子。
不對,顧明月突然想到這位三哥的女兒叫顧光美。
可小說劇情中沒有顧光美這個人,卻有個叫魯廣美的女配?
她記得有個片段是女主碰到女配的父親,打招呼時的稱呼好像是‘顧伯父!??
顧明月眯了眯眼,難道隻是巧合?還是她記錯了?
身為劇情工具人,她不會放過任何一個隱患!
看來有時間還是得好好回憶一下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