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得不提到我們學習曆史的時候,始皇帝嬴政的幾大舉措了。
車同軌
車同軌,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製度的,各地的馬車大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也有寬有窄。國家統一了,車輛還要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多不方便。
從那時候起,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距離相同。這樣,全國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這叫做“車同軌”。
統一度量衡
統一度量衡,是指商鞅變法前,秦國各地度量衡不統一。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商鞅製造了標準的度量衡器,如今傳世之“商鞅量”,上有銘文記有秦孝公監造。
書同文
書同文,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列國的文字也很不統一。
就是一樣的文字,也有好幾種寫法。殷商以後,文字逐漸普及。作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製比較一致。
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器、陶文、帛書、簡書等民間文字,則存在著區域中的差異。這種狀況妨礙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影響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
於是,秦統一中原後,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一工作。從那時候起,采用了比較方便的書法,規定了統一的文字。這樣,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
這叫做“書同文”。這裡的“一”和“同?”同義,就是“統一”。
此語的最早出處是東周春秋時期的《禮記·中庸》第二十八章:“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秦朝這套從中央到地方的統治機構,管製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牽製,統治機構的最高統治權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確保了封建地主專製統治。
這套金字塔般統治機構的建立,標誌著封建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度進一步強化。
郡縣製與西周分封製相比較,最主要的差彆在於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西漢王朝繼續推行郡縣製。漢初曾分封諸侯王而形成“郡”、“國”並存的局麵,後逐步消除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勢力,使“大一統”政體更為鞏固。
秦統一後郡縣製遂遍行於全國,漢繼秦製,比秦更為嚴整。司馬遷說秦始皇分天下為36郡,《晉書》以為統一後又有所增設,可達40郡之多。
漢時不斷增立新郡,東漢順帝時全國共有105郡國。國指諸侯王國,武帝以後,國的地位相當於郡。
一郡所統之縣,一般約為20縣上下,一郡總人口數以20萬左右者居多,多者也可逾百萬。漢代一縣,其麵積大約為方百裡。
漢代列侯所食之縣曰侯國,皇後、公主所食之縣曰邑,有少數族居住之縣曰道。縣之下置有鄉、亭、裡。裡是民戶聚集之處,猶如後世之村落。
秦稱郡之長官為守?,漢景帝時改名太守。西漢時郡的軍事平時似主要由郡尉主管。由於郡守要兼領武事,故當時人常以“郡將”稱之。郡之長官,除太守外,秦置監、尉。西漢置尉而不置監。
景帝時改尉為都尉。都尉和太守的治所可分設於兩地。都尉也設府置官屬,在郡中和太守並重,有時可代太守行事。縣之長官為令、長。新莽時曾將令、長改名為“宰”。
《漢書》說縣滿萬戶者,其長官稱令,不滿者稱長。令、長的職責是掌管一縣的治安、刑訟及賦斂徭役等事。
令、長之下設丞一名,以主文書、倉庫和監獄。?又設尉,專管武事,大縣則設左尉?、右尉各一人。漢代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中央任免。
秦稱郡之長官為守?,漢景帝時改名太守。
西漢時郡的軍事平時似主要由郡尉主管。由於郡守要兼領武事,故當時人常以“郡將”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