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漢4(1 / 2)

班固:“初,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初順民心作三章之約。[2]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製禮儀,陸賈造《新語》。

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漢帝本係,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荀悅:“高祖起於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雲,征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已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非雄俊之才、寬明之略、曆數所授、神隻所相、安能致功如此。”

曹植:“昔漢之初興,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長,□自亡徒。招集英雄,遂誅強楚。光有天下,功齊湯武。業流後嗣,誠帝王之元勳,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繼德,行不純道。寡善人之美稱,鮮君子之風采。惑秦宮而不出,窘項座而不起。計失乎酈生,忿過乎韓信。太公是誥,於孝違矣。敗古今之大教,傷王道之實義。身沒之後,崩亡之際,果令凶婦肆鴆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趙幽囚,禍殃骨肉。諸呂專權,社稷幾移。凡此諸事,豈非高祖寡計淺慮以致□?然彼之雄才大略,倜儻之節,信當世至豪健壯傑士也。又其梟將儘藎臣,皆古今之鮮有,曆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聽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勳而遺元功也。不然斯不免當世之妄。”

曹冏:“漢祖奮三尺之劍,驅烏集之眾,五年之中,遂成帝業。自開關以來,其興立功勳,未有若漢祖之易也。夫伐深根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理勢然也。”劉淵:“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石勒:“朕若逢高皇,當北麵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司馬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從泗上,即號沛公。嘯命豪傑,奮發材雄。彤雲鬱碭,素靈告豐。龍變星聚,蛇分徑空。項氏主命,負約棄功。王我巴蜀,實憤於衷。三秦既北,五兵遂東。泛水即位,鹹陽築宮。威加四海,還歌大風。”

蘇軾:“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劉邦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何去非:“漢高祖挾其在己之智術,固無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歸之者,蓋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朱元璋:“惟漢高祖皇帝除嬴平項,寬仁大度,威加海內,年開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元璋以菲德荷天佑人助,君臨天下,繼承中國帝王正統,伏念列聖去世已遠,神靈在天,萬古長存,崇報之禮,多未舉行,故於祭祀有闕。是用肇新廟宇於京師,列序聖像及曆代開基帝王,每歲祀以春、秋仲月,永為常典。今禮奠之初,謹奉牲醴、庶品致祭,伏惟神鑒。尚享!”毛澤東:“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曆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

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約瑟.湯恩比:“人類曆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創建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曆史開創了新紀元!”

家世劉氏起源於三皇五帝之堯帝,據《漢書》記載:漢帝本係,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劉邦祖先是秦國人,之後在戰國時遷入魏國,遂為魏大夫,魏國從安邑遷都大梁,劉清(劉邦的曾祖父)出生,清生仁,劉仁遷豐邑,劉家即在此期間遷豐邑。曾祖父:劉清,戰國末期魏國大夫,出生並活動於魏都大梁,之後其子劉仁遷豐邑中陽裡,現豐縣漢皇祖陵保存劉清之墓。

祖父:劉仁,始遷豐邑,故號豐公。父親:劉煓,字執嘉,即劉太公,劉邦登基後尊為太上皇,崩於公元前197年。生母:溫氏,一說王含始,被追諡為昭靈夫人(昭靈後)。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後,逝於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劉交。

兄弟姐妹兄弟:劉伯,劉邦大哥,漢五年正月,追尊為武哀侯,高後時,追尊為武哀王。長嫂封陰安侯。劉仲,名喜,劉邦二哥,被劉邦封為代王,統轄今河北、山西一帶,後因抵抗匈奴戰敗被革為合陽侯,死後追諡為代頃王。二嫂為頃王後。劉交,劉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劉邦封為楚王,死後諡元王。

從父兄:荊王劉賈。從祖弟:燕王劉澤。(應該是遠房兄弟,現已無稽可考)姊:宣夫人昭哀後。

妻妾後妃:曹夫人外婦、呂皇後、戚夫人、薄姬、趙姬、管夫人、趙子兒、石美人(石奮之姊)

子女共生八子:1劉肥、2劉盈、3劉如意、4劉恒、5劉恢、6劉友劉邦、7劉長、8劉建。女兒:劉樂魯元公主,下嫁張耳之子張敖,母呂後。劉邦女兒有史可查者隻此一人。

原配呂雉,公元前187年臨朝,稱製八年,公元前180年而崩,壽62歲,葬於鹹陽東陵。生一子一女:劉盈,即是漢孝惠帝;女即魯元公主。妣曹氏,生一子:劉肥(高祖六年立為齊王,卒諡齊悼惠王)。妣戚氏,生一子:如意(漢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為趙王,十五歲被呂氏毒死,諡趙隱王)。妣薄氏,公元前155年四月崩,葬於霸陵,生一子:劉恒(初封代王,後即帝位為孝文帝)。

妣趙氏,生一子:劉長(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謀反,廢徙蜀死,諡淮南厲王)。諸姬所生之子:劉友(初封淮陽王,後改封趙王,被呂後幽禁而死,卒諡趙幽王)、劉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誅梁王彭越後立為梁王,16年後,因趙幽王劉友幽死,便被改封為趙王,被迫娶呂產的女兒,而劉恢的寵妃被迫自殺,因此悶悶不樂,公元前181年六月,劉恢殉情自殺。死後廢其嗣,文帝時追諡為“趙恭王”。)、劉建(公元前196年,燕王盧綰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劉建為燕王,立十五年死,諡曰靈。

劉建本有子,呂後使人殺之,絕嗣後,除其國)。折疊編輯本段主要作品《大風歌》《大風歌》是漢高祖劉邦平黥布還,過沛縣,邀集故人飲酒。酒酣時劉邦擊築,同時唱了這首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漢朝人稱這篇歌辭為《三侯之章》,後人題為《大風歌》(始於《藝文類聚》)。《鴻鵠歌》劉邦《鴻鵠歌》為漢高祖劉邦所作。劉邦晚年寵愛戚夫人,欲立戚夫人所生的趙王如意為太子。漢高祖十二年,劉邦病重,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就想換立太子,在一次宴會中,太子請來聞名遐邇的賢人“商山四皓”相隨,換立之事已不可能,劉邦無奈,召來戚夫人。

劉邦讓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則借著酒意擊築高歌,遂成此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