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達到一個“大橫”的占卜結果,這個結果的意思是:大橫所裂的紋路很是正當,我不久要即位天王,將父親的偉業光大發揚,就像啟延續禹的那樣。占卜的人向他解釋天王即是做天子,比現在一般的王要高一級。為了以防萬一,劉恒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中一步步小心從事,深怕又中了計,喪命黃泉路。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二是離長安城五十裡的時候,又派屬下宋昌先進城探路。最後,小心的劉恒終於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平安地繼承了皇位,住進了未央宮。
軟硬兼施,鞏固權勢因為得到皇位不易,文帝即位後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負責守衛皇宮、京城,從根本上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後,對於擁立他做皇帝的功臣們一一賞賜、封官晉爵,對於被呂後貶斥的劉姓王也恢複了稱號和封地,同時,對於跟隨父親劉邦開國的功臣們也分彆賞賜、分封。這些措施使文帝的帝位得到鞏固。除了用拉攏的手段鞏固權勢外,打擊重臣也是一項很有效的措施。這方麵主要是對大功臣周勃的處理。周勃因為擁立文帝有功,所以每次上朝結束後,出來時總是很驕橫的樣子,似乎也不把文帝放在眼裡。而文帝對他更加有禮,經常目送他離去。
有大臣勸說文帝,不該對周勃這樣重禮,有失君主的身份。從此,文帝的神色變得越來越嚴肅,而周勃則越來越敬畏。周勃的屬下及時提醒他:小心功高蓋主,引火燒身。周勃如醍醐灌頂,猛然醒悟了。於是辭去了右丞相(漢時以右為上,陳平當時是左丞相,相當於副職)的職務,文帝很快也答應了。一年後,因為陳平謝世,文帝又任命他做丞相,但僅十個月後,文帝又以列侯歸封國為借口免除了他的相職。
當時,很多的列侯都住在長安,這給京城的糧食供應增加了負擔,所以,文帝就下詔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國去生活,即使朝廷恩準留在京城,也要將自己的兒子派到封國去。但很多人找各種各樣的借口留在京城,這使文帝很生氣,便讓丞相周勃帶頭做表率,免了他的丞相職務。
在後來有人舉報周勃在家常身披盔甲,有謀反之心時,文帝馬上把他抓捕。周勃趕忙通過文帝的舅舅薄昭向文帝說明實情:被罷免丞相職務後害怕被抓,所以家中有些防備,但卻沒有反叛之心。文帝在重新調查後,沒有發現周勃謀反的事實,便釋放了他。這和封建時代很多皇帝相比,文帝做得確實很寬容。[
為政舉措。
西漢王朝建立後,漢高祖、惠帝、呂後都著力於發展農業生產,穩定統治秩序,收到了顯著的成效。然而文帝即位之時,不僅國家財力嚴重不足,人民生活還相當困頓。造成這種貧困的狀況,是由於“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農民遭受殘酷剝削,淫侈之風日益嚴重,以及社會背本趨末的結果。
這表明漢初一度緩和的社會矛盾,到文景時期又逐漸趨於表麵化。怎樣才能解決這個矛盾?怎樣才能求得經濟的恢複和發展?
安民為本
年輕的賈誼作《過秦論》為文帝提出治國的根本方針為“牧民之道,務在安之”。這股要求安民的社會思潮,是惠帝以來朝野共同的要求,也是鞏固西漢統治的需要。在“安民”方針指導下,歸納起來,文帝采取的措施有:減省租賦。
為了吸引農民歸農力本,文帝以減輕田租稅率的辦法,改變背本趨末的社會風氣,用來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和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即納1∕30的土地稅,十三年還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以後,三十稅一成為漢代定製。此外,算賦也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
減輕徭役文帝“偃武興文”,“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這樣的減免,在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令列侯歸國
文帝即位之初,列侯多居長安,遠離所屬食邑,造成“吏卒給輸費苦”,給人民增加了一項新的轉輸負擔。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即詔令列侯回歸封邑,做官吏的及有詔令特許的,要將太子送歸封邑,其他任何人不許留居長安,以減輕人民的負擔。折疊弛山澤之禁文帝後六年(公元前158年),文帝下令,開放原來歸屬國家的所有山林川澤,準許私人開采礦產,利用和開發漁鹽資源,從而促進了農民的副業生產和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係的鹽鐵生產事業的發展。弛禁的結果,“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廢除過關用傳製度。
漢代在軍事重鎮或邊地要塞,都設關卡以控製人口流動,檢查行旅往來。出入關隘時,要持有“傳”,即通過關卡的符信(憑證),方可放行。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三月,文帝取消出入關的“傳”,從而有利用於商品的流通和各地區間的經濟聯係,對於農業生產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入粟拜爵
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號稱“智囊”的太子家令晁錯向文帝建議:“募天下之人入粟於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文帝采納了這個建議,采取公開招標價賣爵的辦法來充實邊防軍糧。晁錯又建議,入粟拜爵辦法實行後,邊境積粟足以支5年,可令入粟者輸於郡縣,是郡縣也積粟;邊境和郡縣都已充實,就可以免除天下田租。入粟拜爵辦法的實行,使農民的處境暫時有所改善。
躬修節儉
文帝在位23年,車騎服禦之物都沒有增添;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文帝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在中國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簡樸為世人稱道的皇帝。
第一個治世
由於文帝采取了上述的方針和措施,就使當時社會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統治秩序也日臻鞏固。西漢初年,大侯封國不過萬家,小的五六百戶;到了文帝和景帝時期,流民還歸田園,戶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國大者至三四萬戶,小的也戶口倍增,而且比過去富實多了。中國古代社會開始進入治世。源於文帝時期的文景之治之所以成為封建社會的盛世,原因是多方麵的:1、統治者認識的改變:漢初統治者從秦亡的教訓中,第一次看到了“民”的力量,認識到這個力量雖在平時不顯現,然而絕不能忽視它。如果過分侵犯了“民”維持生存的起碼權利,“民”就不是原來的被動狀態,而要以暴力的行動顯示出它不僅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強大力量。所以統治者就要對“民”讓步,就要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