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知道了七國反叛的消息,就派太尉周亞夫帶領三十六個將軍去攻打吳國、楚國;派曲周侯酈寄攻打趙國;派將軍欒布攻打齊國;派大將軍竇嬰屯兵滎陽,監視齊國、趙國的軍隊。竇嬰向劉啟引見曾擔任過吳國丞相的袁盎。劉啟召袁盎進宮相見,趁機勸說劉啟殺掉晁錯,以保國家安全,平息叛亂。劉啟采納了袁盎的計策,便殺了晁錯。而七國之亂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劉啟調派周亞夫等將領領兵平叛。周亞夫采用截斷叛軍的糧道然後堅守不出的戰略,最終擊潰了叛軍,用三個月將叛亂徹底平定。
七國之亂平定之後,劉啟趁機將各諸侯王國的權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諸侯國的官吏數量。諸侯王不再有行政權和司法特權。經過七國之亂,諸侯王的割據問題得以徹底解決。立子立後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劉啟姐姐館陶公主劉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成為皇後,就想把女兒嫁給尚未婚配的太子劉榮。不料劉榮生母栗姬因厭惡館陶屢次給劉啟進獻美女而拒絕這樁婚事,劉嫖十分惱火,於是為女兒和(劉啟和王娡之子)膠東王劉徹訂了婚事。在此之後,劉嫖不時在劉啟麵前說栗姬的壞話外加稱讚劉徹。劉啟也認為劉徹德才兼備,所以對他格外寵愛。
有一次,長公主劉嫖和劉啟說,栗姬經常讓宮女們在背後用巫術詛咒唾罵皇帝喜愛的妃子。劉啟聽後,對栗姬生出厭惡之心,但是因為以往和栗姬感情深厚,仍舊存有善念。後來,劉啟生病時曾試探栗姬,說:“我百歲之後,你要善待其他妃子和她們的兒子啊。”栗姬當時懷有憤恨之心,不但沒有答應劉啟,反而口出惡言。劉啟對栗姬徹底失望,但是隱忍沒有發作。
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農曆九月,劉啟廢黜皇後薄皇後。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夏四月乙巳日,王娡被立為皇後,同月丁巳日,王娡的兒子劉徹被立為太子。因病去世劉啟很節省,在位時他極少興建宮殿樓閣。景帝後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劉啟患病,病勢越來越重,他自知不行了,於是病中為太子劉徹主持加冠(成年禮)典禮。不久,劉啟病死於長安未央宮,享年48歲。
葬於陽陵(在今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正陽鄉張家灣村北),諡號“孝景皇帝”。太子劉徹即皇帝位,是為漢武帝。
關於為政舉措。
文景之治政治漢景帝即位後,加強中央集權,重用禦史大夫晁錯,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七國之亂”後,絕大多數諸侯王國僅領有一郡之地,其實際地位已經降為郡級,國與郡基本上趨於一致。諸侯王國領郡由漢高祖時的42郡減為26郡,而中央直轄郡由漢高祖時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漢郡總數大大超過諸侯王國郡數。漢景帝抑貶諸侯王的地位,剝奪和削弱諸侯國的權力,收回王國的官吏任免權,僅保留其“食租稅”之權,並且收奪鹽鐵銅等利源及有關租稅。
但是諸侯王勢力並未徹底解決,以致後來漢武帝不得不繼續采取相應的措施。軍事對於匈奴的小股騷擾,景帝也沒有大規模地反攻,而是以大局為重,注重的是積極的防禦。在不多的反擊匈奴的戰鬥中,湧現了李廣、程不識和郅都等一批將領,匈奴人一聽李廣的名字,就感到害怕,以致他們稱李廣為“飛將軍”。經濟景帝即位後,繼續執行重農抑商這一既定國策。他多次下令郡國官員以勸勉農桑為首要政務。
景帝允許居住在土壤貧瘠地方的農民遷徙到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的地方從事墾殖,並“租長陵田”給無地少地的農民。同時,還多次頒詔,以法律手段,打擊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從而保證了正常的農業生產。景帝曾兩次下令禁止用穀物釀酒,還禁止內郡以粟喂馬。景帝時期,繼續采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恩威並施,恢複了多年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得到減輕。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景帝即位伊始就下令將田租減掉一半,也就是將十五稅一降到了三十稅一。
從此,這一新的田租稅率成為西漢定製。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公元前155年),景帝又下令推遲男子開始服徭役的年齡三年,縮短服役的時間。這一規定一直沿用至西漢的漢昭帝時代。景帝即位之後,繼續進行馬政建設。他下令擴大設在西邊(如北地郡)、北邊(如上郡)的馬苑,而且鼓勵各郡國及民間飼養馬匹。由於景帝時期養馬業的大發展,軍馬生產頗具規模,屬於官府的馬匹發展到了40萬匹,民間的尚且未計。
在法律上,景帝在法律上實行輕刑慎罰的政策:其一,繼續減輕刑罰,對文帝廢肉刑改革中一些不當之處的修正。其二,強調用法謹慎,增強司法過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對特殊罪犯給予某些照顧。實行“賣爵令”及“黷罪之法”。這兩項措施都是在文帝時由太子家令晁錯提出,並被文帝批準實行的。景帝即位後,繼續執行了這些被證實是有效的措施,並使它更為完善。
大批徙民充實於邊地,成為一支兵農混一的墾戍隊伍,不但減輕了內地百姓的徭役,而且爭取到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文化景帝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恢複及發展已達到相當的程度,所以統治階級上自景帝,下至郡縣官都逐漸重視文教事業的發展。景帝末年任命文翁為蜀郡太守,文翁首創了郡國官學。對於思想,景帝也不再嚴厲禁止其他學派的發展。當時的西漢初期,朝廷流行的黃老學派,即以黃帝和老子命名的學派,主張無為而治,輕徭薄賦。景帝在提倡黃老的同時也讓包括儒家學說的其他各派存在、發展,這為後來董仲舒學說的發展以及被漢武帝的重視采用提供了前提條件。
外交上,外交方麵,景帝繼續采取和匈奴和親的政策,對匈奴進行安撫。同時在匈奴的邊界地區設立關市,和匈奴貿易,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匈奴的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