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漢17(1 / 2)

漢高後四年(公元前184年),西漢前少帝死。同年五月十一日(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劉弘繼任帝位,娶呂祿之女為皇後。高後八年八月(公元前180年9月),呂太皇太後逝世。經過周勃、陳平等人努力後,呂氏家族勢力被鏟除。

朝臣說少帝劉弘並非漢惠帝親生子,在迎立代王劉恒作為新皇帝(即漢文帝)後,劉恒下令廢殺了劉弘及其四個兄弟。生平經曆播報編輯劉弘原名劉山。漢高後元年(公元前187年)四月二十八日,劉山被封為襄成侯。漢高後二年(公元前186年)七月,常山王劉不疑死後,劉山於七月二十七日接封為常山王,並改名劉義。漢高後四年五月十一日(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呂後命常山王劉義繼任帝位,並改名為劉弘,史稱後少帝。

在中國曆史上,皇帝即位一般改稱第二年為元年,但因太皇太後呂雉臨朝聽政,故未改稱元年。[]漢高後八年八月一日(公元前180年9月),呂後逝世。經過周勃、陳平等人努力後,鏟除呂氏家族勢力。朝臣認為,劉弘及濟川王劉太、淮陽王劉武、常山王劉朝並非漢惠帝親生兒子,應當廢黜。

待朝臣選定漢高祖與妃子薄氏之子代王劉恒作為新皇帝(即漢太宗孝文皇帝),並迎入長安。漢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誅殺劉弘等人。人物評價播報編輯蔡東藩:究竟少帝與三王,是否惠帝子,亦無從證實,不過這數人無罪無辜,同致殺死,就使果是雜種,也覺得枉死可憐。推究禍原,還是呂太後造下冤孽哩。冤有頭,債有主,應該追究。

劉朝,漢惠帝劉盈之子。本封軹侯[]。漢高後四年五月十一日(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劉弘登基後,改封劉朝為恒山王(後避漢文帝劉恒諱,史書中記錄為“常山王”)。

八年(公元前180年),陳平、周勃、灌嬰等功臣和齊王劉襄殺諸呂外戚。經過周勃、陳平等人努力後,鏟除呂氏家族力量。朝臣認為,少帝劉弘及梁王劉太、淮陽王劉武、恒山王劉朝等並非漢惠帝親生兒子,應當廢黜。後朝臣選定漢高祖與妃子薄氏之子代王劉恒作為新皇帝(即漢文帝),並迎入長安。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朝臣以非劉盈之子為由,殺死劉朝及其兄弟。

劉太(公元前191-公元前180年)漢惠帝第六子,生母不詳。呂後四年(公元前184年)二月,被立為昌平侯。七年(公元前181年)二月,改封呂王,不久更名梁王為呂王,呂王為濟川王。八年(公元前180年),周勃、灌嬰等功臣和齊王劉襄殺諸呂外戚,八月戊辰,徙濟川王為梁王,立趙幽王劉友子劉遂為趙王。

劉武(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144年),漢文帝劉恒次子,漢景帝劉啟的弟弟,其母為竇太後。西漢梁國諸侯王。劉武於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封為代王。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改封淮陽王。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徙為梁王,領四十餘城,居天下膏腴之地。吳楚七國反叛,因其堅守睢陽(今河南商丘南)有功,又為太後少子,賞賜無數,於封國大治宮室苑囿,招延四方豪傑,出入儀從比於天子。

及栗太子被廢,太後欲立之為帝嗣,因大臣袁盎等反對,未果。遂使人刺殺袁盎及議臣十餘人,以此遭景帝疑忌。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劉武積鬱而死。劉武是西漢文景時期的重要人物,其堅拒吳楚七國之亂,為維護漢朝天下,扞衛國家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開創了西漢梁國文化的繁榮局麵。雖其生活奢侈豪華,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但給後人留下了可供遊賞觀覽的曆史文化勝跡。

劉武,是西漢時期的貴族,與兄長漢景帝同為竇太後所出,漢文帝次子。公元前178年,劉武與劉參、劉揖同日被漢文帝分彆封太原王、梁王和代王。公元前176年劉武被改封為淮陽王。公元前168年梁宣王劉提浙世,卻無子嗣,劉武又被封改梁王,死後溢號為孝,故號梁孝王。公元前161年劉武奉命從首都長安前往梁國首都睢陽(今河南商丘)。

劉武在位期間曾帶兵抵禦七國之亂中吳王劉遑的進攻,功勞極大,後仗母後疼寵和梁國土地廣大準備爭奪皇儲之位。公元前144年10月病逝,葬於永城芒楊山。在位23年。死後梁國一分為五劉武和王後李氏等共生育5子5女。長子梁共王劉買;次子濟川王劉明晉;三子濟東王劉彭離四子山陽王劉定;五子濟陰王劉不識。五個女兒皆封郡主,賞賜湯沐邑。[

梁孝王人物生平:,文帝的二兒子,大兒子就是後來的景帝,兩人同為竇太後的兒子。梁孝王一開始為代王,後來淮陰王,最後才稱為梁王。奈何竇太後比較喜歡梁孝王,所以一直希望景帝千秋萬歲之後能傳位於梁王。公元前196年,皇子劉恢被封為梁王。高皇後七年(公元前181年),劉恢被遷為趙王,呂後的弟弟呂產被封為梁王。但呂產一直待在京城長安,並沒有到梁國赴任。呂產被朝中大臣殺掉後公元前178年,漢文帝的小兒子劉揖被封為梁王。公元前169年,劉揖從馬上摔下而死,溢為梁懷王。劉揖去世後,沒有子孫繼承王位。

喜歡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請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大臣賈誼認為梁國位置重要,他向漢文帝建議說應該選擇可靠的人為梁王。文帝聽取賈誼的建議,封淮陽王劉武為梁王,這就是梁孝王。梁孝於劉武“以竇太後少子故,有寵,王四十餘城,居天下膏腴之地,賞賜不可勝道,府庫金錢且百巨萬,珠玉寶器多於京師”。梁孝王劉武過著奢侈豪華的帝王般生活,“築東苑,方三百餘裡廣睢陽城七十裡,大治宮室......”據《史記》記載景帝,居然在一次酒會上從容說:"千秋萬歲之後傳位於王",記住,司馬遷用了"從容"二字,顯然不是喝醉了。

皇上乃金口玉言,說話當然算數,所以梁孝王竊喜,沒想到被竇嬰駁回去了。從小就聽說過周成王以桐葉封疆的故事,皇上豈是口誤,奈何當時舉目天下,唯有梁孝王才是自己的親兄弟,所以後來平定七國之亂後,因為梁王最親,戰功確實也很卓著,所以後來分的財物和大城市最多。當景帝廢了栗皇後之後,竇太後又起了這個心思,沒想到袁盎這個時候推薦劉徹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梁孝王一下子氣壞了,派刺客把袁盎給殺了,可是事情沒做乾淨,被景帝查出來了,嚇得負荊請罪。

景帝又一次原諒了他,還是因為竇太後說了一句。以梁孝王的財力和軍力奪取天下並不是沒有可能,所以當時七國之亂時,景帝特彆防著他,硬是沒讓周亞夫發一兵一卒。平定之後更是聲名顯赫,有功高蓋主的嫌疑,所以屢次被景帝暗算。後來不知道采用誰的計謀,開始大興土木,宮台樓榭綿延三十裡,天子旌旗,出門以天子儀仗,以為這樣就可以讓景帝不擔心他稱帝的野心,沒想到後來打獵打到一頭牛,腳長在背上.一發熱病死了。

梁孝王也是虛懷若穀,門下不知多少人才,像我們熟知的司馬相如、枚乘、鄒陽,都是響當當的名號。可惜啊,身邊好的謀臣太少,竇太後死後就沒有靠山了。[

史書記載‘《漢書》卷四十七《梁孝王傳》敘述景帝同母弟梁孝王劉武事略,道人倫,敘情誼,充滿了濃厚的情味,因為皇位繼承人事件而導致鬱鬱而終,又不免讓人唏噓而歎。文中敘寫了他入朝侍母而兄弟雙雙的情形,又寫其堅拒七國動亂的表現,這在傳統社會裡是難得的空氣。但文本花費很多篇幅來著力塑造和表現的,仍然是糾葛於兄弟、母子之情,甚至是將這些情感放置到具體的曆史與現實的場景之中去塑造。

傳主梁王於叛軍對抗、頗為英勇,但對兄長終究沒有反戈插刃;刺殺敗泄、十分害怕,因姊求母、取得諒解;從臣之議、賤車入關、躲進主園、伏質闕下,及鬱鬱而終,不難見其孝惴之義。景帝派人迎接、不見梁王、受母冤屈,也焦急恐懼;見母絕食、難過害怕,同姊商量,卻也見其慈仁孝愛。而太後不見少子,大哭大鬨;梁王病死,傷悲不能進食;見到少子,相對痛哭,又見本能之愛並不被皇家氣派所掩蓋。凡此種種,悲歡離合,皆是所謂敘事婉致、頗為哀感了。

其實本篇用筆隻在敘述漢家前期家庭內部生活,所表達的看法也是基於人倫母子與友與手足之情,而他的悲劇恰恰是因為帝位弄人。但問題是,文本較為詳細地敘說了天下複平後梁王在封國逾越製度,過著奢靡的生活的情狀對此,各家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實究其原因,因為梁王最親,戰功也確實卓著,所以後來分的財物和大城最多。而他的逾越製度,建天子旌旗種種異事,從與為人與性格來看,似乎都與母親竇太後與兄長景帝的護愛有著直接的關係。

其次,從史家的筆觸也能夠理出一定的思路來。班固秉承《史記》,文字更動極少,隻在傳讚部分略有不同評語,基本無甚出入。可見在對待梁孝王的問題上,《史》《漢》所敘角度基本一致梁孝王凱覦帝位,應該說是不準確的。因為他究竟沒有作出叛亂朝廷的舉動,但事件涉及繼承的問題,所以便顯得複雜起來。對於這一事件,文中作了較為細致的敘述。

應當說,在皇位問題上,梁王其實並無多大的野心,他對於不能入朝侍奉自己的母親,而又終日處於因為謀刺之事而處在惶惶不安之中,最後導致了他的死亡。而導致對這一曆史文本誤解的,可能是由於文本講究藏露之法。作品在寫梁王抗拒七國之亂時的文字很儉省,而於亂後天下平定,將梁王的奢靡的生活作了儘情地展露。似乎給人的感覺是,梁王倒有很大的企圖與野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