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文章最後還特地作了補充說明:“孝王慈孝,每聞太後病,口不能食,常欲留長安侍太後。太後亦愛之。”雖然梁國富裕可敵漢朝,也大造了很多武器裝備,但究竟沒有叛亂。在整個的梁王事件之中,朝臣愛盎等實際上扮演了一個極不光彩的角色,所以《漢書》述意史遷而未及褚氏補記之景帝不宜、梁王違製種種議論。因為一切皆竇太後家事,而後世杜太後導演宋太祖禪位兄弟、使皇位輪流也未見其謬。
喜歡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請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因而以史參史,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的關鍵是,景帝與孝王都有出自仁愛的思想、孝順蒸母的心靈。而太後雖母愛無私、參預立廢、製造少子建天子旌旗之異事,但究竟不敵政治之冷酷,所以史遷與史班,對孝王所謂越製隻掩以“漢家隆盛”雲雲。
梁孝王墓梁孝王墓位於芒場山,坐西向東。全長56.32米,最寬處30.5米。由墓道、甬道、後室及兩側的耳室和回廊組成,整個墓室麵積約650平方米。主室的四周建有回廊,回廊的東端與主室相通。回廊的四角都有耳室,大小一致。回廊內有十字街、飲馬泉、黑水河等。穿行回廊各房間極易迷失方向,曾有人幾天走不出墓道梁孝王墓不象通常的王陵劈山後用巨石修砌,而是“斬山為廓,穿石為藏”,周圍一裡的石室全部開鑿修成。
工程之浩大、結構之獨特、布局之對稱,全國罕見。梁孝王劉武是漢高祖劉邦之孫,孝文皇帝之子,因他仁慈孝順,死後被追溢為孝王,後人稱之為梁孝王。因他功勞顯赫再加之受竇太後的寵愛,所受賞賜無數,並且得賜天子旌旗。他出入時隨從護衛千乘萬騎,與皇帝一樣,出殿言“曄”,入宮稱“警”。到了京城,常與皇帝同乘帝攀出入宮門。梁國當時富足強盛,為諸侯國之首,府庫的金錢、珠玉、寶器比京師還多
。他曾修"梁園”,據史書稱其為“方三百裡”,極其壯觀華美。後世許多文人曾到此感慨不已,流連忘返。大詩人李白更是在梁園留住十年不忍離去。梁孝王死後所有寶物都埋入了墓內,史書記載,曹操盜掘此墓時,“得金寶十萬餘斤,運七十二船”。除此之外,孝王墓內還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建築上的不解之謎。
漢代既無圓規,又無比例尺,石匠們是如何將各個墓室鑿得四角垂直且整個墓室南北對稱,在公元前100多年,這麼規模宏大的石室是如何開鑿的等等,這一個個謎題等著後人繼續探索。[
寢園。梁孝王寢園遺址在保安山的周圍皆有陵牆,南牆位於保安山南山腳柿園村北,東牆位於梁孝王慕口東200米處,北牆位於山城集南,西牆位於保安山西側,因開山采石受到破壞。從其走向看是依山勢而建,圍繞山體一周。在梁孝王和王後墓之間東側的台地上有陵寢建築基址,呈南北向長方形,南北長110米,東西寬60米。
1992年9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單位對基址進行了發掘清理,1994年被評為“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建築基址內主要建築的四麵是用石條壘砌的石牆,西牆保存較好,北牆僅存石基礎,東南牆僅存牆跡。陵寢的主要建築基址有大門、照壁、回廊、前庭、主殿、配房、天井、寢殿、庖廚等。整個寢園建築基址以殿、堂、院、室為主體。規模宏大,布局嚴謹,這在以往發掘的漢代諸侯王陵墓中是十分罕見的,對研究西漢時期王宮建築提供了依據“寢園”是由秦代的寢殿發展而來的。
寢園基址均為青石砌成,主殿前後還保留有青石台階。在寢園內出土了一批建築構件如板瓦、筒瓦,生活用具如盆、甕、碗、凱等,還有半兩、五鐵錢。特彆是出土大批模印“孝園”文字的筒瓦,說明是專為梁孝王陵園建設而燒製的。西漢自景帝開始,在帝陵後陵都築有陵園,這應是宮城的縮影。漢早期的寢園就在陵園內,位於陵墓的附近,應屬於陵墓的主要禮製建築,又稱為陵寢。寢園主要用於祭祖,亦即所謂侍奉墓主靈魂日常起居的住所。
漢代盛行厚葬之風,又有祭祀的習俗,此寢園的作用一是派專人守護防止盜掘陵墓。二是守陵者每天奉衣食對亡靈祭祀。三是其後代在梁孝王或王後忌日和其他時間來此祭祀時提供住宿、飲食起居等。
劉參(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162年)西漢代孝王,漢文帝劉恒之子。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三月,有司請立皇子為諸侯王,於是當時諸子皆立為王。其中劉參被立為太原王,劉恒另一子劉武被立為代王。兩年後,劉武轉徙為淮陽王,代地儘歸太原王劉參,參號遂易為代王。建都於晉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代王藩係從此肇基。代王劉參的生母地位低微,甚至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因此劉參在文帝時並不得寵,他的藩國勢力也較小,在漢代的諸侯王國中基本上不起很大的作用。劉參前後為王17年,文帝後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卒,諡為孝王。劉參死後,由他的兒子劉登繼任第二代代王。代孝王參初立為太原王。四年,代王武徙為淮陽王,而參徙為代王,複並得太原,都晉陽如故。五年一朝,凡三朝。十七年薨,子共王登嗣。二十九年薨,子義嗣。
元鼎中,漢廣關,以常山為阻。徙代王於清河,是為剛王。並前在代凡立四十年薨,子頃王湯嗣。二十四年薨,子年嗣。元始二年,新都侯王莽興滅繼絕,白太皇太後,立年弟子如意為廣宗王,奉代孝王後。莽篡位,國絕。
喜歡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請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劉揖(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169年),西漢宗室、諸侯王。又名劉勝,漢文帝少子(第四子)。漢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複置梁國,立為梁王,都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得文帝寵愛,異於他子。好書,故拜賈誼為太傅。漢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墜馬而死。在位十年,諡號懷王。無子,國除。第二年,徙淮陽王劉武為梁王。
史記《史記·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初,武為淮陽王十年,而梁王勝卒,諡為梁懷王。懷王最少子,愛幸異於他子。折疊漢書《漢書·卷四十七·文三王傳第十七》:孝文皇帝四男:竇皇後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諸姬生代孝王參、梁懷王揖。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與太原王參、梁王揖同日立。梁懷王揖,文帝少子也。
好《詩》、《書》,帝愛之,異於他子。五年一朝,凡再入朝。因墜馬死,立十年薨。無子,國除。明年,梁孝王武徙王梁。《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第十八》:初,文帝以代王入即位,後分代為兩國,立皇子武為代王,參為太原王,小子勝則梁王矣。後又徙代王武為淮陽王,而太原王參為代王,儘得故地。
居數年,梁王勝死,亡子。梁王勝墜馬死,誼自傷為傅無狀,常哭泣,後歲餘,亦死。
劉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西漢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公元前49年在位,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賢君。
喜歡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請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