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漢43(1 / 2)

廢黜太子

劉祜的閻皇後多年不育,由於此前劉祜已立宮人李氏所生之子劉保為太子。李氏在此以前已被閻皇後鴆殺。閻皇後怕太子即位以後會追究殺母之仇,處心積慮地要將劉保除去。王聖與女兒王永因與太子劉保的乳母王男、廚監邴吉發生爭吵而將其置於死地,劉保思念王男,多次歎息。

而閻皇後又與中常侍樊豐串通一氣,向劉祜進讒言,說劉保行為過惡,不宜處太子之位。劉祜寵愛閻皇後,於是有了廢立之心。而王聖因害死了劉保的乳母王男,擔心日後被劉保報複,於是也幫著閻皇後構陷太子劉保。太子的廢立要經大臣們討論,大將軍耿寶秉承閻皇後意旨,力主廢黜劉保。太常桓焉、廷尉張皓則反駁說:“人生年未滿十五,過惡尚未及身,望陛下為太子選德行高操的師傅,輔導以禮義,自然行為有方。”

隻是劉祜並不覺悟,於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廢黜了太子劉保,改封為濟陰王。這時期官僚集團與宦官的矛盾日益尖銳,以楊震為代表的朝臣多次上疏要求劉祜約束和懲戒飛揚跋扈的宦官,但劉祜總是置之不理。而被揭發的宦官們則乘機誣告,最終楊震被迫自殺。

南遊駕崩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劉祜攜同閻皇後和貴戚南下遊玩,三月庚申,行抵宛城,忽然得病,身體時冷時熱,病勢沉重,隻好下令回京。三月時到達葉縣(今河南省葉縣南),這時已呈彌留狀態。他想囑咐後事,已經說不出話來,隻能睜眼盯視著皇後,慢慢死於車中,終年三十二歲。皇後不敢對外宣布安帝駕崩的消息,所在上食、問起居與往常一樣。

庚午日回到宮中。辛未晚上才發喪。當年葬於恭陵,廟號恭宗,諡號孝安皇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有司奏請劉祜無功德,不宜稱宗,請撤除尊號。漢獻帝詔令說:“可以”。[

為政舉措

政治上

選拔人才永寧元年(公元121年)夏四月,劉祜令百官推舉有道之士。延光元年(公元122年)八月己亥,劉祜詔三公、中二千石的高等官員,推舉刺史、二千石、令、長、相,從事一年以上至十歲,清白愛利、能賴身率下、防奸理煩、有益於人的人,無拘官簿。刺史舉所部,郡國太守、相舉墨綬,隱親悉心,勿取浮華。

廢除連坐

東漢時期,政府規定,官員如犯了貪汙罪,就會連累兒子一起坐牢。“清河相叔孫光坐臧抵罪,遂增禁錮二世”。這種連坐政策雖然也打擊了當時的官場腐敗,但也使無辜者受到牽連,很不通情理。於是,到了劉祜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居延都尉範複犯臧罪,朝廷欲依光比”。

這時,新上任的太尉劉愷認為:“春秋之義,善善及子孫,惡惡止其身,所以進人於善也。”呼籲政策“人性化”一些,這贏得了其他官員的讚同,一起說服朝廷廢除了貪汙官員父子連坐的“非人性化”慣例。

戮辱名賢

永寧二年(公元121年)鄧太後駕崩後,劉祜便逼迫蔡倫到廷尉問罪,蔡倫恥於受辱,便服毒自儘。不久,有宮人誣陷鄧騭已故的弟弟鄧悝、鄧弘、鄧閶與尚書鄧訪想要廢掉安帝而另立平原王劉翼,劉祜聽聞後大怒,下令有關部門劾奏鄧悝等大逆無道,於是將西平侯鄧廣德、葉侯鄧廣宗、西華侯鄧忠、陽安侯鄧珍、都鄉侯鄧甫德都廢為庶人。鄧騭也遭免職,被遣還回封國。

宗族都免官歸鄉,沒收鄧騭等人的資財田宅,將鄧訪及其家屬都流放到邊郡。由於郡縣承旨逼迫,鄧廣宗和鄧忠都自殺。五月,鄧騭與鄧鳳都絕食而死。鄧騭的堂弟河南尹鄧豹、度遼將軍舞陽侯鄧遵、將作大匠鄧暢都自殺,隻有鄧廣德兄弟因是閻皇後親屬才得以留在京師。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劉祜東巡泰山期間,太尉楊震稽查到宦官樊豐等人競相修建宅第,便寫奏書上奏劉祜。樊豐等人聽說後惶恐萬分,便誣陷楊震心懷怨恨。劉祜回宮後,便派人收回楊震的太尉印綬。樊豐還是恨他,又請大將軍耿寶上奏說楊震不服罪,劉祜便下令將楊震譴送原籍。

楊震說:“我蒙聖恩居位,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誅殺,惡嬖女傾亂而不能禁止,還有什麼麵目見天下人呢?”於是服毒自儘。

經濟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冬十一月,郡國三十五地震,劉祜便下詔讓三公以下的臣子,各上書自陳得失,並派光祿大夫外出巡視,賜死者家屬錢,一人兩千,免除當年的田租,其中受災嚴重的地區,同時免除口賦。

軍事屯兵

西域元初六年(公元119年)鄧太後派兵恢複了東漢對西域的羈縻統治,然而劉祜親政後,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北匈奴與西域的車師國聯合入侵河西,朝臣有人建議再度關閉玉門關放棄西域,而敦煌太守張璫與廷尉陳忠則主張增兵維持對西域的統治,最終劉祜采納敦煌太守張璫與廷尉陳忠的建議,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率刑士五百人,駐紮於西域柳中。

班勇到達西域後,攻克了車師國。討伐東夷元初五年(公元118年),高句麗與濊貊寇玄菟郡,攻華麗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春,幽州刺史馮煥、玄菟太守姚光等,率兵出塞討擊,捕殺了濊貊統帥,獲兵馬財物。高句麗太祖王便遣使詐降,姚光等人誤信,高句麗便暗中派三千人攻玄菟、遼東,焚燒城郭,殺傷二千餘人。

劉祜便派三千餘騎兵營救,到達時而濊貊人已退去。同年秋,高宮又率領馬韓、濊貊數千騎圍玄菟。夫餘王遣子尉仇台率二萬餘人,與東漢州郡合力將其討破,斬首五百餘級。

鮮卑反叛

元初六年(公元119年)度遼將軍鄧遵出塞攻破鮮卑,於是遼西鮮卑首領烏倫、其至鞬率眾歸降。鄧太後駕崩後,劉祜逼死了度遼將軍鄧遵,於是其至鞬趁機再度反叛,於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侵犯居庸關,殺死雲中太守成嚴與功曹楊穆,繼而在馬城包圍了護烏桓校尉徐常。新一任度遼將軍耿夔和幽州刺史在夜間衝破了鮮卑包圍圈,解救了護烏桓校尉。然而鮮卑殺害了多個郡太守,意誌轉盛,控弦數萬騎。於延光元年(公元122年)冬,再度寇略雁門、定襄,進攻太原,掠殺百姓。

外交采取

懷柔政策,使高句麗臣服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年底,高句麗太祖王高宮駕崩,他的兒子“遂成”即位。姚光上奏應趁機發兵攻打,而尚書陳忠卻認為這是不義之舉,應當遣使吊問,並譴責他們之前的罪過,赦免他們而不進行誅殺,招致他們以後從善。劉祜采納了陳忠的建議,並予以實行,高句麗從此臣服,並於次年(公元122年),高句麗王遂成便歸還了漢朝百姓,並到玄菟郡投降。

劉祜便下詔說:“遂成等人,凶暴忤逆無狀,應當剁成肉醬,昭示於百姓,幸虧遇上赦令,遂成乞罪請求投降。鮮卑、濊貊連年寇邊,驅使劫掠百姓,動以千數,而裁送數十百人,沒有歸化之心。從今以後,不與縣官戰鬥而主動歸附送還生口的人,都給與贖金,每人四十匹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