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漢44(2 / 2)

永建二年(公元127年),班勇征服了焉耆。於是龜茲、疏勒、於胘、莎車等十七國皆來服從,而烏孫、蔥領已西遂絕。永建五年(公元130年)春正月,疏勒國王遣侍子入東漢,大宛、莎車國王皆奉使貢獻。永建六年(公元131年),劉保認為伊吾以前是肥沃之地,靠近西域,匈奴經常資助他們,繼而抄掠。於是下令在伊吾開設屯田,“如永元時事”,並置伊吾司馬一人。?

遠征鮮卑

永建元年(公元126年)秋,遼西鮮卑首領其至鞬侵犯代郡,太守李超戰死。次年(公元127年)春,中郎將張國派人率領南單於的步兵與騎兵1萬餘人出塞遠征遼西鮮卑,最終將其擊破,獲其軍械、糧秣2000多種。同年,遼東鮮卑6000餘騎兵進犯玄菟郡,烏桓校尉耿曄便調集邊境各郡兵馬聯合烏桓率眾王出塞討擊,斬首數百級,大獲其生口、牛、馬、什物,遼東鮮卑便率種眾三萬人乞求投降。

永建三年(公元127年)、永建四年(公元128年),鮮卑多次進犯漁陽郡與朔方郡。永建六年(公元131年)秋,耿曄便派司馬率領胡兵數千人,出塞將其擊破。同年冬,漁陽太守又派烏桓兵攻打鮮卑,斬首八百級,獲牛、馬、生口。陽嘉元年(公元132年)冬,耿曄又派烏桓親漢都尉戎朱廆、率眾王侯咄歸等人,出塞包抄襲擊鮮卑,大斬獲而還,賜咄歸等已下為率眾王、侯、長,賜彩繒各有差。

後來,鮮卑進犯遼東屬國,耿曄便把軍隊轉移到遼東無慮城抵禦。次年(公元133年)春,匈奴中郎將趙稠派人率領南匈奴骨都侯夫沈等,出塞討擊鮮卑,最終將其攻破,斬獲甚眾。劉保便下詔賜夫沈金印紫綬及縑彩各有差。秋,鮮卑穿過邊塞進入馬城,被代郡太守襲擊,因此鮮卑未能攻克馬城。後來其至鞬去世,鮮卑便很少犯邊了。?北定匈奴

陽嘉四年(公元135年)春,北匈奴呼衍王入侵西域車師後部,劉保令敦煌太守發兵救之,不利。永和二年(公元137年),敦煌太守裴岑率三千人出擊匈奴,斬殺匈奴重要首領呼衍王,取得了40年來漢王朝在這一地區的重大勝利,解除了匈奴對西域及河西的嚴重威脅,為該地區贏得了13年的安定局麵。如此重大的戰役,由於種種原因,記載東漢曆史的《後漢書》卻沒有記載,原樹於新疆哈密地區巴裡坤縣石人子鄉,現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裴岑紀功碑》則記錄了這一史實,雖僅60字左右,卻足補史書之缺。?

平定鐘羌

永建元年(公元126年),隴西地區的鐘羌造反。校尉馬賢率七千餘人擊之,戰於臨洮,斬首千餘級,鐘羌皆率種人投降。劉保便進封馬賢為都鄉侯,從此涼州無戰事。折疊文化?擴建太學永建六年(公元131年)九月,劉保下令繕起太學,擴建太學校舍,修起240座房,1850間室,創下了兩漢太學校舍麵積的最高紀錄。?

擴招學生

陽嘉元年(公元132年)七月,太學新成,劉保下令擴招學生,補錄察舉明經而未中的人為太學弟子,增加甲、乙兩科策試錄取名額各10人,同時除用郡國大儒90人,讓他們擔任補郎、舍人的職位。

科技

永建年間(公元126年-公元132年),劉保恢複了張衡太史令的官職。永建七年(公元132年),張衡創造出世界上第一架測量地震方向的儀器——地動儀。

外交?東北永和元年(公元136年),夫餘國王來到東漢京師洛陽朝拜,劉保讓黃門侍郎作儀仗樂隊,表演百戲戲,隨後將其遣送回國。劉保在位時,高句麗與濊貊都已經臣服東漢,因此東垂相對安穩,少有戰事。於是陽嘉元年(公元132年),劉保便在玄菟郡設立屯田六部。

?南洋群島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日南郡之外的葉調國遣使朝貢,劉保賜其國王金印紫綬。葉調國故地或以為在今蘇門答臘,或以為在今爪哇,或以為兼稱兩島。劉保接待到訪的爪哇使者,是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的首次直接來往。?日本永和元年(公元136年)倭奴國國王來朝,劉保設宴接見。

時髦允集“時髦”一詞的出處與劉保有關。範曄所著的《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讚語:“孝順初立,時髦允集。”描述的是劉保初登皇位時,當朝的傑出人物紛紛前來參加登基大典。“髦”是幼兒垂在額前的短發,即劉海。男孩兒成年之後,通常不再蓄額前的劉海,但從娘胎裡帶來的一束胎發一直沒剪,同樣稱為“髦”。後來人們就把頭發中最長的叫作“髦”,進一步引申為人中俊傑。後人再加以引申,成為新穎趨時尚之意,這才是“時髦”真正的來曆。

抽簽立後

劉保想要冊立皇後,當時後宮中有四名貴人都很受寵,劉保拿不定主意,想通過探籌(抽簽)決定。胡廣和尚書馮翊郭虔、史敞共同上疏進諫:“竊見詔書,以立後事大,謙不自專,欲假之籌策,決疑靈神;篇籍所記,祖宗典故,未嘗有也。恃神任筮,既不必當賢;就值其人,猶非德選。宜參良家,簡求有德,德同以年,年鈞以貌;稽之典經,斷之聖慮。”這個意見被劉保接納,立乘氏侯梁商之女為皇後。

人物評價

皇甫規:孝順皇帝初勤王事,綱紀四方,天下欣然,幾以獲治。範曄:1順帝始以童弱反政,而號令自出,知能任使,故士得用情,天下喁喁仰其風采。遂乃備玄纁玉帛,以聘南陽樊英,天子降寢殿,設壇席,尚書奉引,延問失得。急登賢之舉,虛降己之禮,於是處士鄙生,忘其拘儒,拂巾衽褐,以企旌車之招矣。至乃英能承風,俊乂鹹事,若李固、周舉之淵謨弘深,左雄、黃瓊之政事貞固,桓焉,楊厚以儒學進,崔瑗、馬融以文章顯,吳佑、蘇章、種暠、欒巴牧民之良乾,龐參、虞詡將帥之宏規,王龔、張皓虛心以推士,張綱、杜喬直道以糾違,郎顗陰陽詳密,張衡機術特妙,東京之士,於茲盛焉。

2古之人君,離幽放而反國祚者有矣,莫不矯鑒前違,審識情偽,無忘在外之憂,故能中興其業。觀夫順朝之政,殆不然乎?何其效僻之多與?3孝順初立,時髦允集。匪砥匪革,終滄嬖習。保阿傳土,後家世及。司馬光:成帝不能選任賢俊,委政舅家,可謂暗矣;猶知王立之不材,棄而不用。順帝援大柄,授之後族,梁冀頑嚚凶暴,著於平昔,而使之繼父之位,終於悖逆,蕩覆漢室。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