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魏18(2 / 2)

黃初六年,並州刺史梁習大破軻比能。[36]

太和二年,田豫派遣翻譯官夏舍到軻比能女婿鬱築革建部落,夏舍被鬱築革建殺害。同年秋天,田豫統率西部鮮卑蒲頭、泄歸泥出塞討伐鬱築革建,大獲全勝。率兵返回到馬城時,軻比能率兵三萬,把田豫圍困七天。上穀太守閻誌前往解釋勸說,才為田豫解圍。不久,軻比能又雲集騎兵來到平州塞北。牽招秘密行軍突襲,牽招潛行征討,大敗其軍。[37

青龍元年,軻比能誘使步度根依附,讓他背叛並州刺史,並和他結親。又率兵萬餘人在陘北迎接他的家口資產。並州刺史畢軌派蘇尚、董弼等部阻擊,軻比能派兵在樓煩與蘇尚會戰,在戰鬥中殺死蘇尚、董弼。魏明帝派遣秦朗率領中軍出討軻比能和步度根,最終步度根及軻比能敗走,步度根部將泄歸泥再度叛降。

青龍三年,王雄派勇士刺死軻比能,換立軻比能的弟弟為王。[38]

軻比能死後,曹魏和鮮卑在西域發生零星的戰鬥。

正始二年六月,阿妙兒等入寇西域,敦煌太守王延發兵攻打,斬首二千餘級。

正始三年,雙方再戰,又斬鮮卑大帥及千餘級。[

羌、氐

羌、氐二族長期與涼州諸侯相互勾結。建安十七年,曹操派徐晃與夏侯淵平定隃麋、汧諸氐。[40]在平定關中後,曹操徙出原屬韓遂,馬超等兵五千餘人,讓殷署等督軍,並令趙儼為關中護軍,儘統諸軍。羌人多次來犯,趙儼率領殷署等追到新平,大破之。[41]

建安十九年,夏侯淵西征,橫掃隴西,百頃氐王千萬率羌、胡萬餘騎逆戰,夏侯淵擊之,大破之,緊接著又掃滅興國氐王阿貴。[42]大破興國氐,常離諸羌,氐王千萬逃竄,接著,夏侯淵轉擊高平各部,“皆散走,收其糧穀牛馬”。[43]不久後,曹操命夏侯淵帥諸將討平枹罕宋建,夏侯淵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攻下枹罕,斬宋建及所置丞相已下。夏侯淵遣張合等平河關,渡河入進小湟中,河西諸羌儘降。[44]後來,曹操每次引見羌、胡,都讓夏侯淵作陪,以此威懾羌氐各部首領。[45]在平漢中之時,又先後掃平櫝、仇夷諸山氐,[46]斬殺氐王竇茂。[47]

延康元年,蘇則、郝昭等降服武威三種胡。[48]黃初二年,治元多、盧水、封賞等諸胡組成聯軍在河西作亂,時任鎮西將軍曹真率領眾將進討諸胡聯軍,大獲全勝,平定河西,據《魏書》記載,此戰“斬首五萬餘級,獲生口十萬,羊一百一十一萬口,牛八萬”。[49]後來,安定羌大帥辟蹄的反叛,被郭淮平定。

青龍四年九月,涼州塞外胡阿畢師攻打西域諸國,西域校尉張就出兵征伐,斬首捕虜萬餘人。[50]

景初二年,燒當羌王芒中、注詣等叛,涼州刺史率諸郡攻討,斬殺注詣。

正始元年,郭淮討伐羌族迷當等部,安撫氐族人,遷移三千多戶百姓到關中地區。[52]正始八年,隴西、南安、金城、西平諸羌餓何、燒戈、伐同、蛾遮塞等聯合起來反叛,包圍城鎮,南招蜀兵協助,涼州名胡治無戴也舉兵反叛。討蜀護軍夏侯霸率諸軍屯兵於為翅。郭淮剛到狄道,很多人認為應當首先討平枹罕,這樣對內則平定惡羌,對外則可以挫敗西蜀的計謀。郭淮估計薑維一定會進攻夏侯霸,於是進入渢中,轉兵向南,接迎夏侯霸。薑維果然進攻為翅,郭淮軍隊正好抵達,薑維逃去。進而郭淮討伐諸叛羌,殺死餓何、燒戈,投降的人有幾萬。[53]

高句麗

公孫淵政權滅亡後,高句麗心懷不軌,東川王欲取代公孫氏稱霸遼東,幾次派兵襲取遼東郡西安平縣等地。

正始五年,毋丘儉帶步騎兵萬人出玄菟討伐高句麗,先後在沸流水、梁口兩度大敗高句麗東川王,將號稱有二萬人的高句麗軍誅滅一萬八千餘人,東川王偕同妻子及千餘騎逃竄往東沃沮(又稱南沃沮),守堅固的丸都城。毋丘儉圍城後,見山城的西北麵山體陡峭,上麵的守兵也不多,就采用避實就虛,正麵佯攻,西北偷襲的戰法,選派一些身強體壯善於攀登的士兵,帶著兵器長繩,偷偷地順著山崖爬上去,先殺死上麵的守兵,“束馬懸車”,攻破了丸都山城。[54][55]

正始六年,毋丘儉再征高句麗,東川王奔買溝。隨後,毋丘儉自在丸都一帶坐鎮,毋丘儉又派玄菟太守王頎追擊到沃沮,另一路由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於高句麗的不耐等濊貊種落。[56]王頎的軍隊追至竹嶺,再度大破東川王餘部。隨後,魏軍殺至沃沮境內,將協助高句麗的邑落一並攻破,斬殺三千餘人。東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內,魏軍進一步追討。但高句麗王終於在部下的忠誠保衛下擊殺一小隊魏軍而得以隱匿。王頎軍主力則進一步向東北行,一直抵達北沃沮與肅慎的邊境地帶。而劉茂、弓遵也成功擊潰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舉邑降,將東漢初廢棄的臨屯郡故地再次納入版圖,同時,韓那奚等數十國各率種落投降。[57][58]整個征剿行動至正始六年初基本結束,最終毋丘儉等刻石紀功並於同年五月回師凱旋。不久,東川王在逃亡中抑鬱死去。魏軍兩次征討,每次均俘獲高句麗人口數千,將他們遷入內地。[59]其後,弓遵、劉茂出兵征伐韓濊,弓尊戰死,但也成功滅亡韓濊。[

倭國

其國本亦以男子為王,住七八十年,倭國亂,相攻伐曆年,乃共立一女子為王,名曰卑彌呼,事鬼道,能惑眾,年已長大,無夫婿,有男弟佐治國。自為王以來,少有見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出入。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常有人持兵守衛。

女王國東渡海千餘裡,複有國,皆倭種。又有侏儒國在其南,人長三四尺,去女王四千餘裡。又有裸國、黑齒國複在其東南,船行一年可至。參問倭地,絕在海中洲島之上,或絕或連,周旋可五千餘裡。

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難升米等詣郡,求詣天子朝獻,太守劉夏遣吏將送詣京都。其年十二月,詔書報倭女王曰:“製詔親魏倭王卑彌呼:帶方太守劉夏遣使送汝大夫難升米、次使都巿牛利奉汝所獻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以到。汝所在逾遠,乃遣使貢獻,是汝之忠孝,我甚哀汝。今以汝為親魏倭王,假金印紫綬,裝封付帶方太守假授汝。其綏撫種人,勉為孝順。汝來使難升米、牛利涉遠,道路勤勞,今以難升米為率善中郎將,牛利為率善校尉,假銀印青綬,引見勞賜遣還。今以絳地交龍錦五匹、臣鬆之以為地應為綈,漢文帝著皁衣謂之弋綈是也。此字不體,非魏朝之失,則傳寫者誤也。絳地縐粟罽十張、蒨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答汝所獻貢直。又特賜汝紺地句文錦三匹、細班華罽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真珠、鉛丹各五十斤,皆裝封付難升米、牛利還到錄受。悉可以示汝國中人,使知國家哀汝,故鄭重賜汝好物也。”[

農業

東漢末期,因為天災戰亂,社會受到破壞,使得經濟衰退,大量農地荒廢。部份豪強世族紛紛率領族人,建立塢堡以自衛。在其周圍從事生產活動後,漸漸成為自給自足的莊園製度。塢堡和莊園製度都影響後來魏晉南北朝的經濟模式。

東漢末年,時人仲長統說:“名都空而不居,百裡絕無民者,不可勝數。”廣闊的中原地區變成一片荊棘叢生的荒野。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為了恢複和發展北方的經濟,解決軍糧不足與群眾生活需要的問題,就吸取兩漢在邊疆屯田的成功經驗,推行了屯田製度,保護了社會生產力。據《晉書·食貨誌》載:“郡國例置田官,數年之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而到曹魏後期“自壽春到京師,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每東南有事,大軍出征,泛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昔日荒涼殘破的局麵已為繁榮富庶的景象所取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