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仲爽是申的俘虜,楚文王以之為令尹。二人都是你們楚地的賢人,雖為俘虜仍受提拔。你不肯投降,難道是認為我與古人有異嗎?”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巾擦乾他的淚水。潘濬打動於是下地拜謝。孫權任用他為治中,對關於荊州的事務一並向他谘詢。
寶劍六柄
據崔豹《古今注》記載:孫權有六柄寶劍,稱為“吳六劍”,分彆名為白虹、紫電、辟邪、流星、青冥、百裡。另據《古今刀劍錄》記載,孫權在黃武五年(226年)時,采武昌銅鐵鍛造了千口劍、萬口刀,分彆長三尺九寸。刀頭方都由南銅越炭所造,以小篆書寫“大吳”。
召見秦論
孫權在位時,大秦(羅馬帝國)商人秦論航海來到交趾,並去建業朝見孫權。據《梁書》卷五四《中天竺傳》的記載,孫權召見秦論,問大秦“方土謠俗”,秦論“具以事對”。
孫權還提到諸葛恪伐丹陽所獲的“黝、歙短人”。秦論說,在大秦很少見到這樣可愛的小矮人。孫權大喜,便將“黝、歙短人”男女各十人賜給秦論,還派了會稽人劉鹹隨他一道返回大秦,不過劉鹹半道而死,秦論“徑還本國”後,亦無回音。
據《三國誌》記載,孫權死後葬於蔣陵,與步皇後、潘皇後合葬。孫權因避祖父吳孝懿王孫鐘名諱,而把鐘山改名蔣山,孫權陵因在蔣山而稱作蔣陵。唐代《建康實錄》中說,蔣陵在“鐘山之陽”,北宋《祥符江寧圖經》中說“在鐘山南麓”。孫權死後葬於鐘山南麓的高崗上,葬處得名“孫陵崗”,後人又稱“吳皇陵”,而這也是南京地區最早的六朝陵墓。
20世紀40年代,因崗上多梅花,故將孫陵崗改名為梅花山。
曆史評價
漢末三國
劉琬:吾觀孫氏兄弟雖各才秀明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中弟孝廉,形貌奇偉,骨體不恒,有大貴之表,年又最壽,爾試識之。
孫策: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儘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劉備: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
鐘繇:顧念孫權,了更嫵媚。
周瑜:1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2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裡,兵精足用,英雄樂業。
魯肅:1將軍神武命世。2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鹹歸附之。
張遼: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
程昱:權有謀。
陳琳:夫天道助順,人道助信,事上之謂義,親親之謂仁。盛孝章,君也,而權誅之,孫輔,兄也,而權殺之。賊義殘仁,莫斯為甚。乃神靈之逋罪,下民所同讎。辜讎之人,謂之凶賊。
賈詡:孫權識虛實。
陸遜:陛下以神武之姿,誕膺期運,破操烏林,敗備西陵,禽羽荊州,斯三虜者當世雄傑,皆摧其鋒。
諸葛亮:1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2今議者鹹以權利在鼎足,不能並力,且誌望以滿,無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權之不能越江,猶魏賊之不能渡漢,非力有餘而利不取也。
劉曄:1權有雄才。2權善用兵,見策知變。
彭羕:仆昔有事於諸侯,以為曹操暴虐,孫權無道,振威闇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與興業致治,故乃翻然有輕舉之誌。
鄧芝:大王命世之英。
劉禪:吳王孫權同恤災患,潛軍合謀,掎角其後。
趙谘: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於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馮熙:吳王體量聰明,善於任使。賦政施役,每事必谘。教養賓旅,親賢愛士。賞不擇怨仇,而罰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懷德,惟忠與義。帶甲百萬,穀帛如山。稻田沃野,民無饑歲。所謂金城湯池,強富之國也。
劉基:大王以能容賢蓄眾,故海內望風。
陸凱:自昔先帝時,後宮列女,及諸織絡,數不滿百,米有畜積,貨財有餘。先帝崩後,幼、景在位,更改奢侈,不蹈先跡。
朱治:加討虜聰明神武,繼承洪業,攬結英雄,周濟世務,軍眾日盛,事業日隆,雖昔蕭王之在河北,無以加也,必克成王基,應運東南。故劉玄德遠布腹心,求見拯救,此天下所共知也。
兩晉
陳壽:1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2遠觀齊桓,近察孫權,皆有識士之明,傑人之誌,而嫡庶不分,閨庭錯亂。
孫楚:吳之先主,起自荊州,遭時擾攘,播潛江表,劉備震懼,逃跡巴岷,遂依丘陵積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無涯,假氣遊魂,迄於四紀,二邦合從,東西唱和,卒相扇動,拒扞中國。
陸機:1吳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聰明睿達,懿度深遠矣。其求賢如不及,恤民如稚子,接士儘盛德之容,親仁罄丹府之愛。拔呂蒙於戎行,識潘濬於係虜。推誠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權之我逼。執鞭鞠躬,以重陸公之威;悉委武衛,以濟周瑜之師。卑宮菲食,以豐功臣之賞;
披懷虛己,以納謨士之算。故魯肅一麵而自讬,士燮蒙險而效命。高張公之德而省遊田之娛,賢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歡,感陸公之規而除刑政之煩,奇劉基之議而作三爵之誓,屏氣局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損甘以育淩統之孤,登壇慷慨歸魯肅之功,削投惡言信子瑜之節。是以忠臣競儘其謀,誌士鹹得肆力,洪規遠略,固不厭夫區區者也。故百官苟合,庶務未遑。
2用集我大皇帝,以奇蹤襲於逸軌,叡心發乎令圖,從政谘於故實,播憲稽乎遺風,而加之以篤固,申之以節儉,疇谘俊茂,好謀善斷,束帛旅於丘園,旌命交於塗巷。故豪彥尋聲而響臻,誌士希光而影騖,異人輻湊,猛士如林。
華譚:1賴先主承運,雄謀天挺,尚內倚慈母仁明之教,外杖子布廷爭之忠,又有諸葛、顧、步、張、朱、陸、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稱製南州。2吳武烈父子皆以英傑之才,繼承大業。今以陳敏凶狡,七弟頑冗,欲躡桓王之高蹤,蹈大皇之絕軌,遠度諸賢,猶當未許也。
裴鬆之:1孫權橫廢無罪之子,為兆亂。2權愎諫違眾,信淵意了,非有攻伐之規,重複之慮。宣達錫命,乃用萬人,是何不愛其民,昏虐之甚乎?此役也,非惟闇塞,實為無道。
孫盛:1盛聞國將興,聽於民;國將亡,聽於神。權年老誌衰,讒臣在側,廢適立庶,以妾為妻,可謂多涼德矣。而偽設符命,求福妖邪,將亡之兆,不亦顯乎!2觀孫權之養士也,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陳武之妾,請呂蒙之命,育淩統之孤,卑曲苦誌,如此之勤也。
是故雖令德無聞,仁澤(內)著,而能屈強荊吳,僭擬年歲者,抑有由也。然霸王之道,期於大者遠者,是以先王建德義之基,恢信順之宇,製經略之綱,明貴賤之序,易簡而其親可久,體全而其功可大,豈委璅近務,邀利於當年哉?語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其是之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