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登喜愛人才,樂聞善言。於是寫信給步騭,請求教誨。步騭於是把當時在荊州界內擔任重要職務的官員即諸葛瑾、陸遜、朱然、程普、潘濬、裴玄、夏侯承、衛旌、李肅、周條、石乾等十一人列出,對他們的品行才能進行逐一的介紹分析,且上疏希望孫登要信任和重用這些傑出人才。11
孫登性情也有活潑的一麵,曾以馬糞嘲弄諸葛恪,被諸葛恪以雞蛋回敬,理由是都是從一個地方出來的12
。
管理後方
嘉禾元年(232年),孫登的次弟孫慮逝世,孫權感到悲傷,因而減少膳食。孫登晝夜兼程,趕到賴鄉,親自通報,孫權當即召見他。孫登見孫權悲痛哭泣,便勸說,孫權聽從了他的勸告,為此增加飲食。孫登住了十多天,孫權打算他西還武昌,孫登深切地為自己求情,認為長時間的離彆使自己不能侍奉父母,於作兒子的道義有缺憾,又陳述陸遜忠誠勤勉,武昌那裡無什麼顧慮,孫權於是留他住下。13
嘉禾三年(234年),孫權率軍進攻魏國的合肥新城,命孫登留守管理後方的事務。當時農作物收成不好,盜賊增多,於是,孫登製定了用以對付盜賊的法令,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孫登與異母的弟弟感情較好,據《吳書》記載,孫登三弟孫和幼時子以母貴,受到孫權寵愛。孫登與孫和親近,像對待兄長一般敬奉孫和,時常表現出讓位於孫和的想法。15
孫權一度十分信任校事呂壹,讓他負責監察百官、處理刑獄,呂壹趁機操弄權柄,擅作威福,施行刑法十分嚴苛,百官倍受其苦。孫登為此也數次勸諫。
英年早逝
赤烏四年(241年)五月,孫登逝世,時年三十三歲。孫權獲悉震驚悲惋,悲痛不能抑製,詔書提到:“國喪明嫡,百姓何福!”
孫登上了最後一份奏疏,內容提到稱陸遜忠勤於時,出身憂國,謇謇在公,有匪躬之節,又認為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張承、孫怡忠於為國,通達治體,希望孫權能多加親近任用他們以令吳國昌盛。
奏疏在他氣絕之後才被呈報上去,孫權因此更加悲傷,談到他都不禁傷心流涕。諡孫登為宣太子。17
孫登從前屬官謝景當時為豫章太守,聽聞太子亡故後不勝哀情,棄官奔喪。之後上表彈劾自己擅離職守。孫權安慰他道:“君與太子從事,異於他吏。”且派使者前往慰勞,允許他恢複本職,發遣還郡。18
孫登最初葬於句容,設置園邑依法奉守,三年後改葬蔣陵。
人物評價
陳壽:1孫登居心所存,足為茂美之德。20
2愛人好善。20
李班:觀周景王太子晉、魏太子丕、吳太子登。文章鑒識,超然卓絕,未嘗不有慚色。何古賢之高朗,後人之莫逮也。
慕容俊:昔魏武追痛倉舒,孫權悼登無已,孤常謂二主緣愛稱奇,無大雅之體。自曄亡以來,孤須發中白,始知二主有以而然。
許嵩:性謙讓好學。21
葉適:孫登德兼於能,知人則哲,深達治要,臨歿一疏,不論三代以前、三代以後,世子藩王之賢,少有及者。同時曹子桓,子建,何足道哉。22
郝經:1登慮恭肅順善,賢(闕)嗣也,不幸而短折遘凶。2稱王建嫡,青宮多賢。
個人作品
《全三國文》載有《臨終上疏》及《與步騭書》等言論。
軼事典故
孫登比丸
孫登在武昌時有一次乘馬外出,有一顆彈丸從身邊飛過,他身邊侍衛便去尋找射彈丸之人。正有一人手握彈弓身帶彈丸,大家都認為就是這個人射的彈丸,但其人否認不服,侍從們便想揍他,孫登不允許,派人尋找飛過他身邊的那粒彈丸,同此人身上攜帶的一比較,兩者並不一樣,於是放走了那人。又有一次丟失了盛水金馬盂,查出偷竊者,原來是自己手下人乾的,孫登不忍心重罰他,隻叫他來責備了一通,遣他永遠回家,並令身邊的人不要張揚。人之遭受冤枉,大多起因於案情是非難辨。斷案的官吏不能細查慎處,便躁怒地濫施威刑,結果導致無辜蒙冤。
孝友恭悌
當初,孫登的生母地位低賤,徐夫人對他從小就有母養之恩。後來徐夫人因為妒嫉被黜廢置吳郡,而步夫人最為得寵。步氏有所賞賜,孫登不敢推辭,隻是拜受而已。徐氏派人前來賜給孫登的衣服,孫登必定沐浴後才穿上。孫登將被冊立為太子,他推辭說:“根本得到確立,道義才能產生,要立太子,應先立皇後。”孫權說:“你的母親在哪?”孫登回答說:“在吳郡。”孫權沉默無語。
嘉禾六年(237年),孫登的摯友陳表去世。陳表的家中財物全部用來供養士人,去世當天,他的妻子兒女都沒有居處,孫登親自為他們選建屋宅25
。
《三國誌·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魏黃初二年,以權為吳王,拜登東中郎將,封萬戶侯,登辭疾不受。是歲,立登為太子,選置師傅,銓簡秀士,以為賓友,於是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等以選入,侍講詩書,出從騎射。
[2]《三國誌·吳誌·吳主傳》:初權外托事魏,而誠心不款。魏欲遣待中辛毗、尚書桓階往與盟誓,並征任子,權辭讓不受。
[3]《吳書》:權為子登揀擇淑媛,群臣鹹稱玄父祉兄良並以德義文武顯名三世,故遂娉玄女為妃焉。
[4]《三國誌卷五十二張顧諸葛步列傳》:黃武四年,迎母於吳。既至,權臨賀之,親拜其母於庭,公卿大臣畢會,後太子又往慶焉。
[5]《三國誌·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權欲登讀漢書,習知近代之事,以張昭有師法,重煩勞之,乃令休從昭受讀,還以授登。
[6]《三國誌·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權欲登讀漢書,習知近代之事,以張昭有師法,重煩勞之,乃令休從昭受讀,還以授登。登待接寮屬,略用布衣之禮,與恪、休、譚等或同輿而載,或共帳而寐。
[7]《三國誌·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太傅張溫言於權曰:“夫中庶子官最親密,切問近對,宜用雋德。”於是乃用表等為中庶子。後又以庶子禮拘,複令整巾侍坐。
[8]《三國誌·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黃龍元年,權稱尊號,立為皇太子,以恪為左輔,休右弼,譚為輔正,表為翼正都尉,是為四友,而謝景、範慎、刁玄、羊衟等皆為賓客,於是東宮號為多士。
[9]《三國誌·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權遷都建業,徵上大將軍陸遜輔登鎮武昌,領宮府留事。